在武器装备上长期进口“万国牌”的印度,恐怕在热像仪的国产化率上,连俄罗斯也不如,只能依赖外国设备。而表面上财大气粗的“冤大头”印度,具体到武器采购的配置细节上实则又非常“抠门”。此前印度在高原地区最先进的T-90S,在被动的微光条件下战场探测距离只有区区1500米。由于没有配套采购俄罗斯的“窗帘”-1红外干扰系统,因而没法使用OTSHU-1-7红外干扰机给采用夜间主动工作模式的TKN-4S观瞄镜提供红外光源。

印度装甲旅在高原部署的T-90S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印度版本的T-90S就特意在PZU-7高射机枪对空瞄准镜上加了个红外大灯,这让其在黑夜里完全成了一盏“明灯”,虽然能看见敌人,但也彻底的暴露了自己。相比之下,我国早已攻克第三代热成像技术,我军高原部队的15式坦克不仅炮手配有专门的热像观瞄设备,就连车长也有具备“替代射击”功能的360度独立热像周视镜,可以做到“超越调炮”,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极为出色。

俄乌战场证明,传统的“甲弹对抗”早已过时,优秀的战场态势感知力和信息化作战能力才是坦克车辆生存下去的根本。就算坦克具备强悍的攻防属性,在战场上看不见敌人,也只能“原地抓瞎”,被动挨打,空有一番作战计划而无从实施。所以说,单是战场态势感知力所必需的坦克热像设备这一项,就足以牢牢卡住印度“轻型坦克”计划的脖子。

退一万步讲,哪怕印度军工企业最终为其军方生产装备了700辆Zorawar轻型坦克,其国产化率和可靠性也注定低下,作战能力只能像“阿琼”系列一样令人堪忧。更何况注重体系化作战能力的我军在15式背后,还有着“红箭”-10、99A等重装备,甚至是提供空中支援的歼-10C机队。我军在高原上仅需出动不到100辆15式轻坦,就足以应付尚处在“青铜段位”的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