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练的间谍,拉多深知情报系统单线联系的必要性,许多情报员只以口头联络和凭借记忆进行情报交接,而依照他的行事风格,情报员又与各自的下线保持单线联系,就连拉多本人,也无权知道下线的下线情报员姓名和职务。莫斯科多次要求拉多查明被招募的下线间谍的真实姓名,原因只有一个:格鲁乌总部需要知道这些情报员的消息是否可靠。拉多则回答莫斯科说:“要搞清楚情报员的真实身份“不太可能”,但我能保证这是真实的、有价值的情报。”

2.发展谍报员渗透到纳粹心脏

1942年8月,尚多尔·拉多决定扩大课报队伍,将谍报网渗透到希特勒的心脏。收了自己的人赫里斯蒂安·施奈德。他们于1935年相识,同在瑞士国际劳动局工作。此后施奈德(代号泰洛尔)又发展了好友鲁道夫·列赛尔-个德国人,他原在柏林工作,纳粹上台后他逃到了瑞士。鲁道夫住在瑞士小城卢塞恩,开办了一个书店作为掩护。此人神通广大,并与瑞士情报机关积极合作,瑞士军队总参谋部还发给他一个特别证件,上面写着:“请各机关和个人给鲁道夫以援助,以便完成使命。”“多拉”小组女特工拉舍尔·丘宾多费尔吸早在柏林时,鲁道夫就与德国外交部和军界的高级官员保持着友好关系。当希特勒对欧洲开战时,柏林的反法西斯战士通过鲁道夫向瑞士、英国和美国通报了希特勒的战争计划。

1942年9月,希特勒行政当局中的一些反法西斯人士开始与苏联情报机关秘密接触。通过这一渠道,大量重要情报从柏林流向苏军情报部,并形成了一个链式课报网:柏林负责人-鲁道夫(代号柳茨)-施奈德-丘宾多费尔-组长拉多-莫斯科。鲁道夫向直接联络人提出一个合作条件:与莫斯科联络的一切信函中,柏林人员均用假名。被招募的德国间谍分别是:维尔杰尔、安娜、特迪、施陶芬贝格。

格鲁乌总部多次要求拉多提供这些情报下线人员的姓名和职务,但拉多死不松口,坚持自己不需要知道,也不需要让上级知道。最后,格鲁乌欧洲局只好无奈地批文:“暂停身份验明工作。”

1944年,尚多尔·拉多获悉德军一些上层军官对希特勒的愤怒已达到极点,他指示在能够接近元首的军人中物色一个反法西斯人士,寻找机会干掉希特勒。于是,这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施陶芬贝格上校的身上。

1944年7月20日这天,希特勒决定在他的东普鲁士腊斯登堡“狼穴”—元首大本营内召开会议。当希特勒正在侃侃而谈之时,坐在他身边的施陶芬贝格上校将一个内装有定时炸弹的公文包放在座椅下,并悄悄地离开了元首大本营。随着一声巨响,临时建立的会议室的墙壁和窗户被炸毁。可是,希特勒却像幽灵一般逃出了死亡陷阱,只是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轻轻震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