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美军第一次指责解放军军机拦截不专业。早在2014年,海军航空兵的一架歼11BH战斗机就曾对一架进入南海的美军P-8A反潜巡逻机做出过滚筒飞行的动作。而在2017年,解放军的两架苏-30MKK战斗机还在东海上近距离拦截过一架WC-135核侦察机。

【歼11BH对美军P-8A进行滚桶飞行的想象图】

此后,解放军的近距离拦截频率越来越高,距离也越来越近。最近时,中美两机之间甚至只有6米。

可以说,无论是对执行拦截任务的解放军,还是对被拦截的美军来说,解放军的拦截行动都已经成为东海、台海以及南海上空的日常。只要美军侦察机靠近且不听从解放军军机驱离命令,那么美军口中的“不专业拦截”行为就会立刻发生在他们机组身上。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在此次拦截中,美军的反应仍然很激烈呢?

这其中自然有着香会会晤邀请被拒的缘由。但更多的原因则在于,在此次拦截行动中解放军军机的拦截行动超出了美军机组的预计。

我们都知道,空中拦截是有等级的。无论是最简单的口头警告,还是最危险的开火警告,都有其专门的应用场景。通常情况下,拦截机组都会通过不断加码的方式来迫使美军机组撤离。这既能让对峙局势处于可控范围内,也能够让美军机组根据警告等级意识到事态严重性。

【解放军歼-11BSH抵近美军侦察机飞行】

但这也意味着,一旦美军机组的心理素质过硬,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在解放军的警告下继续坚持很长时间,大大降低我方的拦截效率。

然而这次不同,尽管美军机组公开的视频只有十几秒,并没有记录解放军在掠飞之前的警告情况。但从机组几乎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应对歼-16掠飞的情况来看,他们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解放军会做出这种飞行动作的可能。

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歼-16的飞行员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采用逐步升级警告,而是直接作出了最能让美军机组意识到危险的警告。这将大大压缩美军机组的反应时间,哪怕是心理素质过硬的机组也很难继续坚持执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