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法国时任总统希拉克出席研究所揭牌仪式。

秉持着巴斯德价值理念,上海巴斯德所遵循三大宗旨:求高水平的研究、积极参与公共健康、致力于科学教育与培训,并着手研究和聚焦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重大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

近20年的发展,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以科学和公共卫生使命为纽带,和不同地区的组织积极开展着国际科技合作。截至2022年8月,研究所在职员工已达146人,博士后29人(含联培博士后5人)。

研究所还设有中科院分子病毒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发育与健康研究中心等学术单元,并开设了生物学、基础医学2个专业一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如今,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面向公共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和核心技术短板,在重大传染病病原致病机制、免疫应答与调节机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因此,在新冠疫情刚结束后,宣布终止合作有些令人不解。

03

来自科学界的不同声音

有关中法科研机构合作中止的原因尚不清楚,但这一消息让中外科学界感到惊讶。

曾与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合作的香港大学自然保护生物学家爱丽丝·修斯(Alice Hughes)表示,“这可能标志着科学伙伴时代的结束”。

修斯认为,过去中国在许多研究领域并不领先,为此需要引入外国组织的支持,共同领导中国的研究。而目前中国已然成为科技强国,中科院可能看不到继续与法国共同合作领导这个机构带来的价值。此次关系的中断表明了中国研究领域“国际化时代”的结束。

2013年4月,法国时任总统奥朗德出席研究所岳阳路新大楼启用仪式。

但也有不认可上述观点的声音。

武汉大学病毒学家蓝柯,曾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工作,他并不认可这一观点。蓝柯教授曾于2006年至2016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至2016年任该所副所长。

蓝柯表示,“这仅是个案。中国仍然鼓励国际间的科学合作,对传染病学领域更是必不可少。”

过去的20年里,中国基础科学高速发展,同国外诸多学术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从麦戈文实验室到冷泉港会议中心,都能见到国际合作的身影。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建立之初的确在传染病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