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一直关注中国的外交政策,高兴地看到许多变化。改革开放刚开始时,中国致力于发展经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致力于营造对国内发展有利的周边环境。接下来,随着海外利益越来越扩大,外交政策理应变得更成熟。

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还没有充分发挥在阿拉伯世界的参与和作用。中国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加大对中东问题的参与。

阿拉伯国家非常需要大国公正的立场,我们认为中国是在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利益。中东问题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现在还没有得到解决,是因为大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中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地处战略要地,是大国都想占领和掠夺的目标。有人说,中国在中东地区没有多大的利益,但我认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不小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中阿有着两千多年交往的历史,友谊源远流长,合作互利互惠。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有责任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友谊与合作。

中国反对美国干涉叙利亚内政,这是阿拉伯国家能够接受的,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公正的大国,采取公正的立场来解决问题。中东地区国家包括以色列在内,都希望中国能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多的作用,希望中国能主动地、更多地参与进来。

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经济贸易利益有很多,阿拉伯国家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地;同时,中国在阿拉伯国家有友好的形象和深厚友谊。既然有这么多利益,就应更多参与阿拉伯地区的事务。和平外交原则说不干涉别国内政,但并不意味着不主动积极参与解决热点问题。

有人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阿双方以政治外交关系为主,关系搞得非常好,经济贸易则没那么好,但现在我们偏废了政治外交,而抓了经济贸易投资。我认为,应该两手都要抓,两个应该平衡。

中国是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维护国际上的和平稳定,也是你的责任,所以(中国)必须要主动来承担责任。

阿拉伯变局无论结果如何都对阿拉伯国家有利

中国就有关利比亚问题的1973号决议投了弃权票,结果美国和西方国家执行联合国决议,导致利比亚内战,造成重大平民伤亡。而在处理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更积极、更主动了。

在联合国安理会对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投否决票之前,吴思科特使已经去过叙利亚,同时中方已经跟反对派进行了接触。中国投了否决票,但并没有到此为止,像过去那样表个态就完了,而是主动拿出一套解决方案,并采取措施去落实方案。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派出外交部大使李华新去埃及、沙特、卡塔尔和其它海湾国家,又派出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去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副外长翟隽又赴叙利亚调停,这些外交动作同时进行。中国投了否决票,不让美国和西方复制“利比亚模式”,同时也拿出了自己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