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绪,日本]:

  日本《外交学者》8月20日文章,原题:有感情特色的中国外交

  美国学者理查德·利博认为,理性只是国家间相互交往的一个因素。荣誉、恐惧和逻辑在国际关系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提及中国的荣誉、威望和地位时,中国领导人便会受到国内民众的广泛欢迎。部分中国百姓像世界其他国家百姓一样并不喜欢本国政府,但他们对祖国这片土地及其文化和认同感有着强烈的感情纽带。再度崛起是中国人的伟大梦想,忽视这点的中国政治家将是愚笨的。

  同样,若外国人试图为中国创建一个高度理性的行为模式,也会犯下大错。在对日关系中,中国从合作中得到诸多收获——投资、技术和地区影响力等。但日本一名官员的不明智言论便会在华引发严重愤怒情绪,而这种愤怒之情对中日关系的影响要大于理性行为。

  如今中国是个大国,外界经常争论未来它能否继续保持这一地位,却鲜见有关它在多大程度上是“情绪大国”的讨论。任何有关中国外交的分析若忽视情绪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就将无法捕捉全局。

  我们已拥有根据不同治理模式绘制的世界“政治地图”。而21世纪需要世界“情绪”地图,来告诉我们哪个地方拥有愤怒的民族回忆。澳大利亚、欧美的怒气可能小于中国等国。中国的愤怒源自历史,源自其不被认可为大国。尽管中国的经济地位有所提升,仍遭到日本等竞争国的漠视。尽管日本多次就侵略历史对华道歉,仍无法减少中国人对日本的怒气和不信任。每一次道歉中,中国都能察觉到邻国的傲慢态度,这阻碍两国找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