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阿拉伯国家希望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与中国合作。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中东国家很受欢迎,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也掌握先进技术,包括民用核能、光伏、氢能等,可以与阿拉伯国家分享经验。

第四,阿拉伯国家希望中国开放市场,扩大对华出口,把中国新发展作为阿拉伯国家新机遇。例如利用上海进博会这样的平台,推介阿拉伯国家的商品。

域外大国在中东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今年7月拜登和普京前后脚开启了中东行,再加上近日的中阿峰会,今年中美俄三个大国和中东互动频繁。

拜登访问中东期间,不止一次地提到中俄,声称“美国不会离开中东”,不会让中国、俄罗斯填补美国所留下的“真空”。

中阿峰会举办之际,一些西方国家再次抛出所谓“中东权力真空论”,试图营造中国“借机插足”、“填补真空”,以及中美在中东角力的舆论氛围。

“西方想多了,”孙德刚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具备很强的包容性,不会排斥阿拉伯国家与其他全球伙伴的合作。中国在与阿拉伯国家成为合作伙伴的同时,也与三个非阿拉伯国国家土耳其、以色列和伊朗保持务实合作关系。阿拉伯国家除与中国合作之外,与美国、欧洲、俄罗斯、印度、日本也有有不同程度的合作。

7月15日,拜登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碰拳 图源:澎湃影像

刘中民认为,中东的大国关系格局在发生变化,域外大国在中东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美国从中东战略收缩,转向与中俄的战略竞争。随着美国对中东投入的能力和意愿下降,其对中东的影响力也相对下降。但是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在战略收缩的同时,又在有限的范围内加大影响,特别是在俄乌冲突之后,美国想让中东国家在能源价格、配合制裁俄罗斯等方面服从于美国战略。但是中东国家现在更多是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在大国之间进行平衡,避免选边站队。

另一方面,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上升和影响力扩大,也是一个客观现实。这次中阿峰会召开过程中,不管是地区舆论也好还是沙特高规格接待也好,都显示出对中国的重视,而这些重视的背后也是中国影响力提升的表现。

俄罗斯这十几年来重返中东取得了较大成功,中东国家在能源、安全、军购等方面和俄罗斯有很多共同利益。在美俄之间,地区国家没有选边站队,跟俄罗斯的经营有很大关系。但是,俄乌冲突将来会限制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一方面是由于俄罗斯的国力问题,另一方面俄罗斯未来的主要投入恐怕是在乌克兰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