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追踪,警方发现,虚假助力的账号对应两个账号,实则为同一人。没多久,警方锁定了居住在外地的犯罪嫌疑人鲁某。

起初,鲁某面对警方的询问仍然试图抵赖。在警方出示了大量证据后,鲁某对其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数据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鲁某是如何操作的呢?

原来,一些商家在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开展的营销活动,让鲁某觉得有机可乘。鲁某交代,他通过开发作弊软件,利用软件获取微信客户端上大量的用户系统数据,进而截取别人的数据信息,短时间内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参加两家公司开展的营销活动,获取大量优惠券,转手抛售给其他人,从中获得利益。

判决

非法获取信息数据 被告人被判处刑罚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9年4月至12月期间,鲁某在家中利用自己编写的计算机程序,非法获取某网上购物商城通过微信小程序发送给客户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共计23万多组。被告人还利用非法获取的数据参与某汽车公司在微信小程序上开展的福利活动,获取活动发放的视频软件福利卡并向他人出售,违法所得共计人民币一万七千余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鲁某违反国家规定,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八千元。

“这其实就是一种‘薅羊毛’的行为,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有这样一批人专门瞄准商家开展的各类优惠活动。”该案的主审法官表示,鲁某年纪轻轻,能自学掌握编程技术也不容易,可惜聪明没用在正道上。

提醒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平台快速发展,不少商家争先恐后利用微信小程序等开展商品促销活动,通过推广组团助力、抽奖等线上活动拉动消费。不承想,也被不法分子盯上了。法官指出,为了避免经济损失,企业应该加强安全防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络营销活动中产生的数据及时进行监管,这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如需更深一步的小程序开发,可找专业正规的公司合作。如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在参与网络平台各种活动时,也要加强防范,谨防被骗。法官表示,消费者应选择正规的商家,不要随意使用公共场所的无线网,不要随意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尤其是身份证、银行卡号等,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来源:扬子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