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舰,扫雷舰,美海军]:

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资料图)

新闻背景

8月6日,美海军第3艘濒海战斗舰“沃思堡”号从制造厂起航驻扎母港圣迭戈,预计将于9月22日服役。据悉,该舰在吸取了首舰“自由”号的教训后,在设计上做了大量改动,这些改动也将在后续舰中施行。

濒海战斗舰造型科幻前卫,是一种针对近海地区作战而设计的新型舰种。体积比导弹驱逐舰更小,但也具备小型攻击运输舰的能力,可以运输小型攻击部队、装甲车及战斗设施,是一种高度自动化设计的快速、机动、吃水浅的水面舰艇。

不过,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称,最近美海军对“自由”号濒海战斗舰展开了全方位的评估,但新的评估结论是,该舰由于性能不及现有的护卫舰和扫雷舰,可能成为美海军的“鸡肋”。

多功能导致“无功能”?

为响应“由海向陆”的战略转型,美海军在21世纪初提出“濒海战斗舰”的概念。这种号称近海“格斗之王”的战舰,主要进行跨海近岸作战,为航母编队充当急先锋,夺取近海控制权。排水量控制在3000吨以内的濒海战斗舰,成为美海军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

濒海战斗舰的舰体结构采用可组合的系统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可以根据任务的变化换装不同的模块。舰体主要由核心系统和任务包两部分组成,任务模块包括舰炮、无人水下航行器、声呐和其他设备等。这种结构方式可保证濒海战斗舰具备水面舰艇的基本防御能力和执行某一种重要任务的能力。

按照原始设想,濒海战斗舰将用于代替舰队的护卫舰、扫雷舰和巡逻艇。但新的评估结论是:该舰性能不及现有的护卫舰、扫雷舰,而作为巡逻艇又太大了,无法达到它将要代替的舰艇原有的作战性能。

模块化任务包转换太慢

按照原始设想,濒海战斗舰能够快速转换模块化任务包。比如在单次部署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容易地从扫雷舰转换成反潜舰,但是研究发现,目前这项转换无法在几天内完成,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由于要求多功能化,使得该舰大部分空间都被各种机械化设备占据,想作为一种力量投送手段就显得非常困难。因为这时候要载特种兵进去,没有足够的舱位;而如果作为扫雷舰用,探雷设备、专用设备等也会占据很大的空间,也就不可能安装太多的防空导弹、对岸导弹或反舰导弹。多功能看起来很诱人,实际上这些功能在一个小舰艇上互相冲突,很难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