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美军在阿富汗之所以用战略轰炸机打杂,主要还是因为阿富汗周围缺乏足够近的空军基地,美军战术力量无法抵近支援;而以朝鲜半岛上美军和其麾下的韩军空中力量,再加上届时可能集结在日本海甚至黄海的航空打击大队,其空中力量的密度早已足够满足各种战术轰炸任务。在这样的环境下,认为美军会让昂贵且巨大的战略轰炸机进驻距离前线不足150公里的机场执行浅近纵深打击任务,显然是过于富有想象力了一些。更别说对手朝鲜人民军拥有庞大的短程战术弹道导弹部队,而前线的大型机场和空军基地作为方便打击的面目标,自然最容易被集群的“火星5”和“火星6”地地导弹集火打击。好几亿美元一架的B-1B要是在战时也进驻韩国,被地地导弹打个三长两短的话,才真是一场无端的悲剧了。

  这样说来,B-1B前往韩国并且在韩国着陆的意义,显然更多还是在“造势”。作为传统的战略核打击手段之一,战略轰炸机在今时今日依然是一种具有战略威慑力量的武器。作为一种传统上与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战略弹道导弹同等级的核打击平台,战略轰炸机因其机动速度快(不像陆基战略导弹一样只能依赖既有的固定或预设发射阵地)、且天然适合暴露(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威慑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匿踪”)因而最容易达成战略威慑效果。也正是因此,任何国家的战略轰炸机进行的机动和巡航飞行,都会不可避免地引发途经地区国家的紧张(甚至中国空军的轰-6K这样的“准战略轰炸机”进行长途奔袭训练时都会有类似的效果),从这一角度看,战略轰炸机作为塑造和控制局部地区威慑力度的“变阻器”的意义就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