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军事国际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军事力量分化重组这种大势越发突出,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首先,世界军事力量格局由“三角形”向“梯形”方向加速变化。冷战时期,世界军事阵营分别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多国军事力量集团组成,呈现为两个“三角形”对峙的格局。冷战后,世界军事实力“阵图”表现近乎“梯形”的格局。其特点是,美国的绝对权威性不断下降,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军事从重视“硬实力”竞争向强调“软实力”竞争转化。构成“梯形”力量格局上层的国家是不断变动的,从目前发展态势看,构成“梯形”力量格局上层的国家数量还会不断增加。

  其次,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行“外向”型军事战略。不管是冷战即将结束出现时的海湾战争也好,还是冷战后发生的波黑内战、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是目前的利比亚之战,参与国家的退出与加入都是自由的。这与冷战时期美苏支持的代理人战争严格控制又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如波兰等一些中等国家在这种国际军事冲突中还表现得非常活跃。各国还通过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联合开发武器装备、联合举办二战胜利纪念日阅兵活动等,不断扩大自身影响。这些充分说明,冷战结束后,越来越多国家推行一种“外向”型的军事,期望通过军事在国际舞台上的参与提高其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越来越多的国际行为体在积极发挥军事作用。冷战时期,联合国、美苏组成的军事联盟发挥了军事作用。冷战后,除联合国和美国仍然维持的军事联盟发挥军事作用外,其他一些国际行为体也不断发挥军事作用。如海湾合作委员会在巴林国内危机期间,就委派沙特等国出兵到巴林维持秩序。东盟集团越来越重视在国防领域发挥作用,非洲也在积极介入利比亚的战事。

  第四,“多国部队”模式发挥作用越来越成时尚。海湾战争是冷战时期出现的最后一次打着联合国旗号组建的多国部队这种形式。据统计,像这样打着联合国旗号组建多国部队的次数在冷战期间还是非常有限的。冷战后,打着联合国旗号组建多国部队这种形式出现的次数不断增多。“多国部队”似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干预某国的一种惯例模式。“多国部队”正在被联合国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同时也被某些别有用心国家披上公正的外衣,其欺骗性正在增多。


 中国的国际军事影响越来越大,中国越来越深度参与到与其它国家的防务合作、联合军事演习和共同开发军事技术等各个方面。中国尤其应该抓住这个军事重组的大机遇,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国际军事地位。一是树立军事自信心,勇于参与;二是通过防务合作、军事演习和技术联合开发等多种渠道确立在世界军事舞台上的地位;三是勇于担当,确立军事威信;四是主动提出建设性建议,影响国际军事发展大势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