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评论,心态,尔尼,需一两代]: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2月14日文章,原题:崛起中的中国与受挫的西方相遇,谁会鞠躬更深?

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马嘎尔尼访问北京,希望与清王朝互派使节。从那以后,中西交往就一直围绕着一个棘手的历史问题:谁比谁强,从而谁向谁屈服。

当马嘎尔尼现身北京要求发展对等关系时,当时的中国仍然强盛,对他的要求不以为然。毕竟,中央王国从未接受过来自别国的使节,而只认可位居次等的“朝贡国”。想要对等地位?不可能!当马嘎尔尼被告知须向乾隆皇帝磕头时,他拒绝了。

一个世纪以后,中国已从无可挑战的全球优势地位急剧跌落。那时候的中国对西方的霸权和欺侮日益敏感。在公开互动或联合典礼这种可能会暗示中国低人一等的地方,这种敏感就变得特别强烈。对于一个认为自己的强盛乃是理所当然、并对这种强盛习以为常的国家来说,衰弱无疑是一件极痛苦的事。

当中国国势每况愈下时,中国人的优越感逐渐消失,甚至连要求平等的资本也丧失。不过,他们渴望尊重的心理并未减弱。谁先走、谁先鞠躬或谁坐在更高的位子,这些都已成为维护脸面的隐秘规则的一部分。

近年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往日的财富和权力,并且重获信心。但这种自信的恢复,会平息中国长期以来对平等的渴望吗?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一刻将会到来,但一时半刻还不会。中国人将他们的国家提升到接近“大国”的地位。但从心理上讲,势力平衡的实际改变,一般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才能被完全接受。

从现在起,随着中国财富和权力的增加,其所面临的挑战是要认识到,自身的大国席位已恢复如初,已无需沉浸于受害者心理。对于任何真正的大国来说,进化的最高阶段是超越自卑和自傲,最好是养成一种谦虚的自信。这个要求对中国或任何国家都不低。

当然,一个大国必须追求自身利益,但这样做未必会毫不考虑别国的利益和成就。真正的伟大不强求没完没了的崇拜,有时候赞美他者反而显示强盛。而这正是马嘎尔尼访华时所缺少的。遗憾的是,我们在当今美中关系中往往也看不到这种东西。(作者奥维尔·谢尔,汪析译)

【美媒:中国重拾自信 但需一两代才能复大国心态】军事评论,心态,尔尼,需一两代军事|最新军事|军事新闻|最新局势|中国军事新闻|国际军事新闻【美媒:中国重拾自信 但需一两代才能复大国心态】军事评论,心态,尔尼,需一两代【美媒:中国重拾自信 但需一两代才能复大国心态】军事评论,心态,尔尼,需一两代军事|最新军事|军事新闻|最新局势|中国军事新闻|国际军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