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评论,战斗舰,护卫舰,远超]:

资料图:美国海军“独立”号濒海战斗舰

随着美国新财年的军费预算中包含新建4艘濒海战斗舰,美国海军对外宣称:全球有超过21个国家对这种排水量不到3000吨的“小船”感兴趣。其实,现役护卫舰的标准排水量通常为2500吨~4000吨,基本与濒海战斗舰相当。那么,濒海战斗舰和护卫舰在舰艇设计和作战应用上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濒海战斗舰“独门绝活”

濒海战斗舰是海军为满足新的作战需要而建造的能适用于近海作战的舰艇,瑞典、英国和挪威最早开始设计建造“濒海战斗舰”,已经推出的代表舰艇有:瑞典“维斯比”轻护卫舰、英国“海神”号三体试验船、挪威“盾牌星座”级气垫双体导弹艇。美国海军于2004年提出研制新型濒海战斗舰。

目前,美国“自由”级濒海战斗舰有两种舰型,首舰“自由”号由洛克西德·马丁公司建造,采用半滑行单体船型结构(长115.5米、宽33.1米、吃水3.65米、满载排水量2840吨)。第二艘濒海战斗舰“独立”号(也属“自由”级)由通用动力公司领导的小组设计,由奥斯塔船厂建造,采用三体船型结构(长127.4米、宽31.6米、吃水4.5米、满载排水量2784吨,最大航速45节)。它们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航速快、机动性能好

两种“自由”级濒海战斗舰的航速都在45节左右,比现役驱逐舰和护卫舰的最高航速普遍高出10节以上,在快速抵达(撤离)作战海域时具有明显优势。濒海战斗舰不仅航速快,而且机动性非常好:当“自由”号以30节航速航行时,可在2倍船体距离内实现停航,可在3倍船体距离内不减速转弯;全速航行时,可在7倍船体距离内,作360度回转。

注重低可探测性设计

从早期雏形开始,濒海战斗舰就非常注重低可探测性设计:除强调隐身设计外,还大量涂覆隐身涂料,因此其雷达反射截面积极小。“自由”号濒海战斗舰上层建筑内倾,下船体内缩,船壳体和全部上层建筑均使用高级铝合金,部分采用复合材料(主体仍为钢结构)。此外,该舰的尾气排放口设置较低,所以红外隐身效果也十分理想。试验表明:“自由”级濒海战斗舰隐身效果极为优异,加上其体积小、重量轻,因此很难被探测发现。

可更换不同作战模块

“自由”级濒海战斗舰采用模块化结构,通过更换不同作战模块(如反潜模块、反舰模块、反水雷模块、特种作战模块等),可适合不同作战任务。由于濒海战斗舰的吃水深度只有现役驱逐舰的一半,一旦加装反水雷模块,反水雷作战能力明显提高。如果加装特种作战模块,可抵近海岸,输送一定数量的陆战人员和武备,实现快速登陆作战。

配备多功能武器系统

两款“自由”级濒海战斗舰上都配备有MK110式57毫米口径隐身舰炮和“多娜”舰炮防空火控系统。“自由”号还装备有“拉姆”近防系统,通过安装任务模块可添加MH-60R直升机、RQ-8“火力侦察兵”无人机、无人水面航行器、无人水下航行器、遥控猎雷系统等。“独立”号上装有1座“海拉姆”近距防空导弹系统,4挺50毫米口径机关炮,以及2架MH-60R反潜/反舰直升机和多架MQ-8“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总之,在对付水面舰艇、水下潜艇、空中导弹和飞机等方面,濒海战斗舰均较为出色。

此外,部分舰艇还加装了先进的指挥通信系统,在需要时完全可作为一艘“称职”的指挥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