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美国为确保卫星导航系统的霸主地位,适应2030年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计划总耗资190亿美元,部署由70~90颗卫星组成的GPS-3,以取代现在的由30颗卫星组成的GPS系统。
GPS-3计划分为4个阶段:2000~2005年为系统概念研究和可行性论证阶段;2006~2008年为关键建设攻关与仿真试验阶段;2009~2012年为工程研制阶段;2013年以后为新一代GPS-3系统发射部署和试验验证阶段。该计划预计2025年完成。
GPS-3在技术上进行了多项改进和提高,导航定位精度更高,卫星功能更加强大,抗干扰能力也将大大增强。
俄罗斯政府也正在着手制订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GLONASS-K已经启动。据俄《生意人报》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和经济发展部计划在2012~2020年期间为GLONASS-K系统投资3465亿卢布(约合120亿美元),用于该系统在未来9年的维护、新系统的发展和应用。GLONASS-K系统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
为维持系统在轨卫星的数目,2012年至2020年期间,GLONASS系统将发射13颗GLONASS-M卫星以及22颗新一代的GLONASS-K卫星,以替代过期服役的卫星。2020年后,GLONASS的导航精度将达到1米,与GPS的水平相同,届时,俄罗斯也将重振航天大国和军事大国的雄风。
欧日印紧追不舍
尽管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系统建设遇到了一些困难,研制和试验计划一度受阻,但欧盟已决心全面接管该计划,争取在2020年前完成由30多颗卫星组网的导航系统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
2011年,欧洲成功发射了两颗GALILEO在轨验证卫星,由此,GALILEO导航系统初期星座的导航卫星颗数已达4颗,可满足卫星导航定位验证的最低要求,包括测量经纬度、高度以及时间参数等。2012年10月,欧洲再次发射了两颗GALILEO卫星,这两颗卫星由德国OHB公司制造,后续阶段的操控则由多国共同完成。
预计2013年春季GALILEO卫星导航接收器可首次接收到导航信号;2015年底之前将部署18颗GALILEO导航卫星,并开始为公众提供服务;到2020年,GALILEO导航系统全部完成时,将在三个绕地轨道上部署30余颗卫星。
据有关资料,日本正在发展一种叫做“准天顶卫星导航系统”的区域导航系统,其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作为GPS的一个辅助和增强系统,“准天顶卫星导航系统”有望提高在日本及其周边的GPS定位性能。虽然“准天顶卫星导航系统”必须依赖GPS完成用户定位,但按照计划,它完全有可能升级为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
其他国家的卫星导航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例如,在印度,航天官员的脑海中已有两套导航卫星计划。一个是GPS增强系统,打算发射一组静止轨道卫星来改善本国机场和航空空间所有GPS信号的精度;另一个是自主建设由7颗卫星组网的区域导航卫星系统。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李祖洪分析,这实际上是一场部署进度的比拼。各国卫星导航系统部署的时间进度是个重大考验,捷足先登是成功的第一步。
卫星导航系统:关乎空间与时间“占位”的比拼(www.joowi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