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关系,战争,军队,启示

 

  学日抗日赶超对手——国人当自强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进步的中国人在政治上看清了封建专制的腐朽,变法、革命的大潮也从此开始。

  论起近代中国人的对日观,一直充满了复杂矛盾——既憎恶,又羡慕;既排斥,又最接近。日本对中国造成了最大的伤害,也带来了最大的觉醒。看到原来自己文化的学习者通过学西方而迅速强盛,过去轻视日本的国人马上转而向日本学习。

  甲午战败后,欲变法图强的中国人大都认为“远效西人,不若近法日本”。败于日本的第二年,中国便向日本派出第一批13名留学人员,随后留学东洋热潮席卷中国,至1905年突破万名,规模为当时世界仅见。至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留学过日本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下10万,若加上短期考察参观者人数更要翻番。打开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名人录,可看到国民党前期的主要干部多是留日学生,包括蒋介石、黄兴、宋教仁、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南陈北李”即陈独秀、李大钊,以及早期党员董必武、李达、周恩来和最早的农运领导人彭湃等同样也曾留日,并从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创始人河上肇等人那里了解到共产主义原理。

  中国通过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民族进步,其中也包含着向敌国日本学习的成果。觉醒起来的中国人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一切长处,包括自己对手的长处,才能走上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