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盘点四大前沿科技称隐形衣超时空传输等已出现

解放军报 2013-01-10 08:16:20

[前沿科技,隐身衣,量子纠缠]:

图一:“量子态隐形传输”示意图

图一:“量子态隐形传输”示意图

 图二: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隐形斗篷

 图二: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隐形斗篷

写在前面的话

  “飞机是一种有趣的玩具,但毫无军事价值。”

  这句话是谁说的?答案是当年的法国高级军事学院院长福煦元帅。

  “任何人期望从原子的嬗变中获取能量是荒唐的臆想。”

  这句话是谁说的?答案是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卢瑟福。

  “只要有640K的内存就没有运行不了的程序。”

  这句话又是谁说的?答案是微软掌门人、电脑奇才比尔·盖茨。

  如今再看,这些“名人名言”当时都说错了,把科技的潜能看低了。科学的神奇,永远超乎人们的想象。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的斯蒂芬·霍金说:“过去一百年全世界发生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都多得多,其原因是基于基础科学的技术上的进展。”

  当前,人类正处在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前夜。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相继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变革的萌芽,中国大亚湾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震荡,首个量子初级网络在德国构建成功,美国科学家让人类首次实现用意念控制机械手取物……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新萌芽对当下的军事需求而言,似乎还看不出应用的前景。然而,谁又敢说,这些“新芽”将会怎样成长?将会结出什么“果实”?也许,当有朝一日,这些“新芽”悄悄长成大树,会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料,甚至把天戳个窟窿!

  思想有多远,脚步才能走多远。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惟有紧盯前沿,才能洞察远景;惟有积极应变,才能制胜未来。下面,就让我们对2012年的几则科技新闻进行解读,从中,或许可以聆听到世界新一轮军事变革的隐约涛声…… ——编 者

  军事通信:极速传输不是梦

  回眸2012

  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超时空隧道”吗?对此,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很可能!2012年4月15日,德国科学家首次将两个网络系统,通过一条60米长的光纤相连,并在它们之间进行了量子信息高效率、高保真的交换传输,从而成功构建了第一个量子网络原型,并在节点之间完成了量子信息的可逆交换。这标志着与“量子纠缠”密切关联的量子态隐形传输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量子纠缠是一种类似于“心灵感应”式的神奇现象,是指在微观世界里,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纠缠关系,不管它们距离多远,只要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就能立即使另一个粒子状态发生相应变化。量子通信正是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技术若能梦想成真,其影响将是划时代的。

  展望未来

  在时空方面,由于量子通信属于超光速通信,不仅是“最快的通信”,而且有穿越大气层的可能,从而为基于卫星量子中继的全球化通信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量子通信技术在军事应用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具体而言,量子隐形通信系统将建立在各类作战指挥控制体系之间和各种侦察预警系统、主要作战平台以及量子微空间武器系统之中,将以其超大信道容量、超高通信速率等特性,改变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面貌。

  隐身战士:从科幻走进现实

  回眸2012

  “隐身衣”可谓科幻小说中最令人向往的“神器”之一。2012年12月16日,加拿大一家名为“超隐身生物技术”的公司宣称,他们研发出一种被称为“量子隐形”的伪装材料,能使其周围的光波弯曲绕行,从而使披覆该材料的人或物体消失不见。几乎与此同时,美国的研究人员也将“隐身衣”上升到实验阶段,令一个事件彻底消失了40皮秒。

  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40皮秒虽然短暂,其影响却是革命性的。我们知道,光波通过水、玻璃等物体时都是向内的,但是量子材料却成功引导光波实现了向外转向,这就犹如一条小河沿着一块平滑的大石头流淌一样,光线和电磁折射,照射到该量子材料上后就顺着材料“流走”了,好像从未碰到障碍物一样,不仅能“骗”过肉眼,在军用夜视镜、红外线和热成像技术的探测下,也能隐身。

  展望未来

  我们常说,未来作战,发现即意味着击毁。如果红方可以看到蓝方,蓝方却看不到红方,胜负的天平必将倒向红方一面——隐形武器装备,有可能实现战场真正的“单向透明”。过去,军事隐形技术所追求的目标一直是让物体与环境融为一体。现在,量子材料的出现,为军事隐形技术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在不远的将来,或许可让特种部队在大白天里实施突袭,或能帮助研发新一代隐形战机,还可以使潜艇随时安全地在敌舰附近出没。

  意念控制:人与武器融为一体

  回眸2012

  当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各领风骚。下一场科技革命会首先在哪里“引爆”?许多科学家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这两大技术的“交叉点”上。

  2012年5月27日,美国科学家首次公开发表了残障病人利用脑机接口(BCI)技术,来执行三维空间中复杂运动的实验:两位瘫痪多年、脖子以下无有效活动的中风患者脑部被植入电极,只用大脑信号的指示就能控制机械手臂够到并抓起小球,其中一位卧床14年的女士,更是拿起咖啡并将它送到嘴边喝了一口。随后,一位高位截瘫的53岁女性在脑部植入两块电极后,经过数周的练习,已能轻松操控机械臂把物体移送到目标位置,其动作更加流畅和自然,成功率达到91.6%。

  展望未来

  人类探索脑机接口技术已有40多年历史,到如今人类首次实现依靠意念控制机械手臂取物,相关研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不难想象,一旦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将会在军事领域产生重要影响。除了可以提高模拟训练的效果,BCI技术还可以用来在未来作战中对车辆、武器或其它设备进行辅助控制,如利用脑电及肌体协同控制以提高战斗机飞行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当然,更远的前景或许是,在未来的某一天,“阿凡达”科幻影片中用意念控制“战士”在潘多拉星球作战的情景,可能真的会变为现实。

  装备制造:可能实现立等可取

  回眸2012

  按照传统的制造方法,制造一个普通的鼠标外壳,大约需要七八道工序。而如果借助3D打印,你只需要在电脑中绘制一个三维鼠标图,按下“确定”键,稍等一会儿,一个实实在在的鼠标外壳就可以“打印”出来……

  2012年,一种俗称“3D打印”的制造新技术风靡全球。英国《经济学人》刊文认为,3D打印技术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明显优势,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有可能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对此,我国也不甘落后。2012年8月15日,我国首台激光3D打印机在长沙下线并出口美国。同年,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实现重大突破,研发出全球最大的“3D打印机”。

  展望未来

  只要通过电脑输入设计产品的3D数据,该装备就能运用激光添加层烧结技术,“打印”出设计者想要得到的任何形状复杂零部件。如果不是实实在在的产品摆在全世界面前,我们很难相信。就军事应用而言,虽然今天通过“3D打印机”制造的枪械耐用性还不够,制造飞机等大型装备还困难重重,但其制式化、快捷化的生产特色,与军事需求有太多的契合之处,未来将引发怎样的变革,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

军事:盘点四大前沿科技称隐形衣超时空传输等已出现(www.joowii.com)

狂踩
(20)
30.3%
点赞
(46)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