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某装甲旅演兵长白山下:检验人员装备的抗寒能力(2)

中国青年报 2013-01-18 09:35:54

警报解除后,部队雪地现身继续开进。整个演练途中,“敌”机侵扰、“敌”炮火打击、电磁干扰……“战事”不断,官兵们沉着应战,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压制与反压制,兵来将挡,不慌不乱,并探索出严寒条件下重型装备快速启动、通信联络、数据传输、宿营伪装、火力打击等10多个训练难题的解决办法,收集到装备防寒防冻技术数据近百个。

怎样才能在雪野上睡个暖和觉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冻伤15万余人,德军冻伤1万余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1942年冬,德军在付力塞尔堡冻伤近两万人,美军冻伤5万余人。可见,在高寒地区作战,缺乏在严寒条件下作战的经验,有再强健的士兵和精良的装备都派不上用场。严寒的野外,怎样做到住得暖、不冻伤,是门学问。

1月6日下午3时,部队准时到达宿营点。笔者跟随坦克二连三班来到一土坡下。虽说可以避风,但旁边除了有几棵树,剩下全是雪,晚上咋住呀?三班班长魏鹏峰拿出工兵锹铲去雪层,手脚并用踩锹下挖,谁知冻土如铁,这工具根本不起作用,抡起大镐刨下去,手震得发麻不说,地上只留下个白点。正无奈之际,张旅长带领机关人员来检查宿营情况了。

“小伙子们,不知道咋办了吧!”张旅长笑笑,“在野外咱就得利用现有资源。”说完,他领着全班人员干了起来,从运雪、拍雪到掏雪洞、支木板、铺玉米秆,“搭雪窝棚选址要选在背风处,堆拍雪要实沉,掏雪洞口子要做到外小里大。”张旅长边干边教。

花了近两小时,一个口小肚子大、里面有拐弯能避风的雪窝棚建好了,晚上,张旅长住在三班这个雪窝棚。“野外气温低,要想睡得暖和,大家尽量少穿衣服,往一块挤。”躺在铺位上,张旅长还不忘指导小伙子们。

雪夜很静,官兵们都太累了。很快,鼾声就在雪窝棚里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

对装备的抗寒能力心中有数

同样的装备,在寒区作战,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是根本想象不到的。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情况下,各种车辆如何快速启动、低温条件下火炮该怎样完成射击、装备的液显屏被“冻”结了咋办……为有效解决部队在冬季训练中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该旅发挥官兵的聪明才智,在基层建立了数据采集员,采集装备在严寒条件下的实时数据,搜集各类应对严寒的小经验、小窍门,将之整理成科学的操作规程,建立数据资料库,统一编印成册,供官兵学习使用。

“天气在变化,数据就在更新。”副旅长葛成喜告诉笔者,我们在逐年加大数据采集力度,为的是摸透各种天气下装备的“脾气”。 笔者在演练现场看到,一辆辆坦克、装甲车、野战抢修车碾冰破雪,突击在一线。保障人员随车严密监控装备在各种路段、各种气温下的反应,准确找到了车辆快速启封、信息化装备持续供电弱等10余个难题。演练结束后,他们区分专业、指定人员对难题展开攻关。保障部长赵春栋说:“我们通过调整电解液密度增强蓄电量、安装燃油加热器提高柴油车快速启动能力等方法,使装备抗寒能力得到了提高。”

狂踩
(20)
30.3%
点赞
(46)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