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中印边境自卫战老兵称不到1个月把印军打得一败涂地(2)

澎湃新闻 2017-08-04 18:03:32

  “印度的75炮是固定在吉普车上的,我们的75炮是人扛的;他们吃的是罐头,有荤的有素的,我们吃的是炒面。他们一人有一块毛毯,干部有睡袋;我们盖的是棉褥子。”叶宏亮说,“在缴获的物资中,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了半导体收音机,在海拔那么高的地方竟然还能收听节目,当时真觉得开了眼界。”

  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入藏交通状况早已今非昔比,

  老兵们说:“根本不需要到前线,在后方就能给他们灭了!”

  这场较量,最终以印军被重创结束。叶宏亮说,解放军高昂的斗志、顽强的作战作风以及保家卫国的信念,是对方无法比的。 “我们都很年轻,他们不少兵都四五十岁了。他们是雇佣兵,在不可取胜的情况下可以自行撤退或逃跑;我们哪怕是一个人,也要坚持到最后,绝不退缩。”

  老兵们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入藏交通状况早已今非昔比,不怕再在中印边境地区发起一场自卫反击战。“我们之前的榴弹炮、山炮最多也就能打十来公里,但现在我们的导弹指哪打哪,能打几千公里,根本不需要到前线,在后方就能给他们灭了”,叶宏亮说。

  1962年战争中的中印士兵。

  对于中国那时的主动停火和撤兵,叶宏亮认为,我们当时打的主要是政治仗,是为了教训一下印度,从而维持边境地区的长久和平。“当时我们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很落后。如果当时真的要在达旺等地区建立据点,把传统线以北这些地区都控制起来,印度估计会反扑,那么两国边境就难以安定。”

  航天老兵共同编写回忆录,

  记录那段鏖战雪域之巅的燃情岁月。

  近几年来,“一定要留下点什么”的念头一直萦绕在叶宏亮的脑海。“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中印战争,我的小孙子也一直问我‘爷爷,你真的打过仗啊?’”。

  从部队转业后,叶宏亮结下了和航天的不解之缘。他先是参与到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院的工作中,追随单位先后辗转内蒙、四川、陕西多地,直到最终将选址定在西安市东郊。随后,他又投身到航天四院741医院的建设中,在医院建成之际转入机关行政岗位,在四院先后工作了近四十年,直至退休。

  自2012年起,叶宏亮开始搜集有关中印自卫反击战的资料和回忆录,想要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当年200多名一起战斗、转业的战友如今只剩下70来个人,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也都已年逾古稀。“每年都有人离开,再不着急留下点什么就来不及了。” 在他看来,“中印边境之战并不残酷,但却让中国在世界上有了影响力”。

狂踩
(3)
25%
点赞
(9)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