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我军仪仗指挥刀艰辛研制过程称老兵把积蓄全拿出来(2)

中国新闻网 2017-08-28 10:08:28

  1971年,退伍后的沈从岐被安排在一家化肥厂做工。1983年,沈从岐被调任庆元县造纸厂党支部书记兼副厂长。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工作,1985年,他受命到一家解放军总后勤军需装备研究所以“军转民”形式转业到地方的一家企业(庆元中山帽厂)当厂长。最初的创业岁月里,他生产的木纤维军用凉盔帽被列为国家新产品重点项目。

  “1991年初,中央军委决定为三军仪仗队改制新式礼宾服,并将此任务下达到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广泛参考世界各国仪仗队的服饰资料后,郑重向军委建议,仪仗队在换着新式礼宾服的同时,仪仗队执行队长和分队长应将原来佩戴的手枪改为专用仪仗指挥刀,将普通的徒手礼改为更加威武、庄严的军刀礼。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接受任务后,由我国军械专家黄昭麟工程师负责制图。但是,跑遍了全国十余家知名的刀剑制造厂,都因该指挥刀设计的特殊性、工艺要求的复杂性而无厂敢接。”8月7日,三军仪仗队原大队长程志强向前来采访的《法制日报》记者说。

  程志强告诉记者,这时,一位领导想到了与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有多年合作关系的老兵沈从岐。他曾经在亚运会期间制作了600把“中山宝剑”赠送给外宾,其勤勤恳恳、乐于奉献的品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有关方面立即与沈从岐取得了联系。

  研制面临巨大资金缺口等困难

  在沈从岐的助理徐曼提供的1992年10月1日中山帽厂的一份手写书面材料中,记者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指挥刀”艰辛的研制过程。

  1992年2月26日,承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指挥刀的任务之时,中山帽厂正在试制木纤维安全帽新产品,工作任务很重。原来商定庆元县宝剑厂答应协作,后提出要38万元投资。厂资金无法解决,经与龙泉市宝剑厂协商,因工艺难度大,又不愿协作。3月26日,把同意协作的厂家找好了,可是难度依然很大:指挥刀,有史以来未做过;无现成的生产设备;无一张机械模具图纸(唯一的只有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黄昭麟工程师提供的三把参考样刀和四套方案的样品图纸);无资金。

  在万分困难的时刻,沈从岐与爱人协商,将自己遭“四人帮”迫害平反补发的工资及几年来所节约下来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先后筹集四十万元,到了7月份总后又给汇去五万元资金。

  一个困难解决了,另一个困难又冒出来。庆元当地七月至八月两次遭受特大洪水灾害,交通中断,这把刀涉及到四个单位,各距两百多里……

  据介绍,在付出极大精力和心血后,历时数月努力终于设计好了5套图纸,先后7次制成样刀,与儿子沈俊分别先后10次进京送审。其中,第二次送审时,沈从岐晕倒在杭州的机场,右脚碰伤,因没有及时救治留下了终身残疾。

狂踩
(0)
0%
点赞
(2)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