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中国火药王贡献有多大?一技术让我军火炮达世界领先(3)

澎湃新闻 2018-01-09 15:42:32

  除了运用于坦克穿甲弹,低温感系数发射药的另外一项应用是为我国引进生产双35高炮炮弹发射药提供技术支持。瑞典厄利孔的双35高炮具有非常优异的射击精度,其更大程度得益于使用了零梯度发射药,所谓的零梯度从原理上讲其实就是低温感系数。王泽山院士在该领域的贡献使其获得了1996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并于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国DM53型120毫米穿甲弹,其研制过程中遇到过低温打靶打不穿的问题。

德国DM53型120毫米穿甲弹,其研制过程中遇到过低温打靶打不穿的问题。

  模块化发射药是火炮强国必须掌握的技术

  面对荣誉,王泽山院士并没有满足,依然砥砺前行。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新一代自行火炮的研发,为我国自行火炮研制与之相配用的模块化发射药成为了王泽山院士科研生涯攀登的另一座技术高山。

  与直射火炮不同,压制火炮需要实现一个从最小射程到最大射程的无缝覆盖。例如传统的加农炮与榴弹炮不仅有弹道曲直之分,更大的区别在于其射程覆盖度的区别。根据公开资料,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最小/最大射程分别为9.8公里/27公里(普通弹),这使得其在使用上不得不与最小射程为4.8公里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相搭配才能满足火力压制的需要。155毫米加榴炮之所以可以取代加农炮和榴弹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射程的覆盖程度可以达到5公里~30公里,而诸如PZH-2000之类的先进155加榴炮的最小射程更是达到了2.5公里,这为后世的155加榴统一身管压制火炮提供了可能。

  压制火炮射程的改变是通过增减发射药的药量赋予炮弹不同的初速和调节火炮的射角共同来实现的。通常传统155毫米加榴炮的发射药包含3~4种不同的药包和若干个药号组成,通过不同药包的搭配或者增减来改变炮弹的初速。为了应付可能的作战需求,155加榴炮需要携带尽可能全的药包组合。然而作战中又不是每种药包都能恰巧的用完或者刚好够用,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战斗结束后多余的药包要丢弃或者集中销毁,又造成了浪费。因此,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科研人员开始研究模块化发射药。

  模块化发射药旨在用尽可能少的发射药模块和药号组合来实现尽可能大的射程覆盖量。最早美国人发明了有四种模块的发射药,之后美国、欧洲和南非都先后投入力量进行全等发射药的研究,可以说,先进的模块化发射药是火炮强国必须掌握的技术。全等模块发射药的研制难点在于头尾不能同时兼顾。如果满足加榴炮的最小射程,那么对于加榴炮的最大射程就不能良好兼顾,如果兼顾最大射程,就必须舍弃掉一部分最小射程。例如南非的双模块发射药的最小射程有13公里,只能选择了G6-52火炮就得再搭配一种105毫米炮来弥补其射程覆盖的不足;以色列的全等装药模块在由39倍155进行发射时最小射程4.5公里、发射底排弹的最大射程却只有21.5公里。在全等发射药的研制遇到瓶颈之后,大部分国家纷纷转向了双模块发射药的研究。

狂踩
(7)
10%
点赞
(63)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