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中国为何首次发射这种卫星 可在关键时刻救你我一命(3)

环球网 2018-02-02 19:50:10

  其实,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测,科学界长期以来就有争议。

  20多年前,这个问题还曾在我国掀起过一次大讨论。我国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当时的态度相对乐观——“地震不可预报这样的论断要慎言”,在他看来,自然科学问题必有解决的办法,需要寻找探索新的思路。

  申旭辉认为,如今“张衡一号”的发射就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正如陈运泰院士所说,“地震预测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但并不是说在这个难题解决之前,地震工作者就什么都不能做”。

  为何要到天上去“看”地震?

  事实上,在地球的周围,有着一层薄薄的“壳”,是一个“电子”和“离子”的世界,这里的物质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水一样,当受到地壳运动、地面人类活动等的影响时,其中的“电磁波”就会像水中的“涟漪”一样,在等离子体环境里传播。

  申旭辉告诉记者,过去几十年科学家发现,他们所监测到的“空间电磁扰动”也就是“电磁波涟漪”,与地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统计意义上,地球上六级七级以上地震在发生前即孕育过程中,相应区域的“空间电磁扰动”都有可能发生异常。

  上世纪60年代,苏联科学家分析一颗卫星电磁信号时,发现卫星记录到地震低频电磁辐射前兆现象,称之为“地震电离层效应”。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时,也通过地面雷达系统发现了相应的电离层扰动现象。

  1976年7月28日,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地震,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1978年11月17日至22日),死亡人数仅次于海原地震。(图片来源于网络)

  申旭辉说,这给人类探索地震发生的机理带来了一丝“难得的光明”。

  “张衡一号”正是依据这一原理来运行的。申旭辉说,地震简单来说就是“地壳运动”,这种运动会切割磁力线,也会造成磁力线的扭曲。另一方面,地球岩石的摩擦破裂,会产生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往大气层传播,将致使大气层的电磁信息发生变化。

狂踩
(3)
6%
点赞
(4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