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中国这项空前的战略工程影响深远 年轻人却少有所闻(2)

环球网 2018-02-18 12:15:06

  为什么要建设“三线”?还要从上世纪60年代初说起。

  当时,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我国周边形势异常严峻。由于当时我国的工业、铁路等过于集中在沿海城市,一旦发生战争,我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工业布局非常脆弱。

  为加强战备,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

  从1964年到1980年,三线建设历时15年之久,实现了国家建设的重点由东部向西部的迁移,建成了巩固的战略后方;

  合计新修8000多公里铁路线;

  完成上千个建设项目;

  十堰、六盘水、攀枝花等多个新兴工业城市平地而起;

  超过400万人迁移到了三线,涉及了数百万家庭。

  三线建设者从上海、沈阳等工业重镇向西部偏僻深山里转移,支援“三线”发展,在穷乡僻壤之地扎下了根。

  他们风餐露宿、肩挑背扛,将自己的热血青春献给了祖国的三线建设。

  攀枝花建设之初,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在平整土地。

  为了建设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在成昆铁路尚未修通的情况下,几万名建设者在人烟稀少和山岭陡峭的金沙江两岸展开会战。

  当时,交通部队从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抽调了1500多辆汽车、几千名驾驶员,同四川、云南的运输队伍一起,组成“钢铁运输线”,将数十万吨建设物资及时运到工地,保证了攀钢一号高炉按时出铁。

狂踩
(7)
12.7%
点赞
(48)
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