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中国歼20隐身数据对俄震动有多大称或动摇俄投产苏57(3)

观察者网 2018-12-21 10:00:05

  苏联时代的米格-31就开始使用被动电扫雷达,但苏-57上的N036“松鼠”是俄罗斯第一代主动电扫雷达。难说这与同样来自提霍米罗夫研究院的“雪豹-E”被动电扫雷达有多少渊源,外观和尺寸上的相似也不一定说明问题。但主动电扫不是把发射/接受单元整合到被动电扫的天线上那么简单,主动电扫的性能也远比被动电扫强大。一直有说法,苏-35进入中国后,接收单位赞不绝口,因为苏-35比原装备的苏-27无论如何要先进多了。但在实战演练中,被装备主动电扫的歼-16和歼-10C压着打,顿时体会到主动电扫和被动电扫的差距。

  简单地把被动电扫主动化,这没有充分挖掘主动电扫的潜力。除了雷达本身的性能,主动电扫还可与通信、导航、敌我识别(简称CNI)相整合。主动电扫用于定向数据链的话,天线能力是任何常规通信天线都不可能比拟的。主动电扫分出波束用于对地测绘、地形回避、地形跟踪,这在常规雷达上或者要转入专用模式,或者需要专用的辅助雷达。主动电扫的高精度、大功率波束用于敌我识别的话,可以绕过传统的应答式,实行非合作敌我识别,更可靠。主动电扫还可用于电子对抗,大尺寸的天线是小尺寸的常规专用系统难以媲美的。

  安装产品30发动机进行试飞的T-50-2LL验证机

  但这些功能不是有了主动电扫就自然而然实现的,需要大量的软件处理。韩国在研发KF-X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敢冒进,把主动电扫的功能限制到传统雷达功能的简单强化,而把CNI留给未来升级,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用传统数据链、前视导航吊舱、应答式敌我识别和电子战吊舱。

  苏-57的“松鼠”雷达性能不明。但按照俄罗斯方面的说法,苏-35的电子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苏-57的技术,这可能也是鲍里索夫自信苏-35在很长时间内“够用”的原因。这也或许间接说明了“松鼠”很可能是主动化的“雪豹-E”,因此在关键性能上没有代差级的差别。如果属实,这技术水平已经落后于先进水平了。

  中俄军事技术交流早已从90年代的单向变成现在的双向,俄罗斯方面有权询问苏-35在中国空军的表现,不排除中国提供了一些实战演练的数据,使得俄罗斯方面意识到差距。更大的差距来自本质隐身能力。据说中国提供了一些歼-20的雷达隐身性能数据,对俄罗斯的震动很大。这种顶级机密的数据不可能和盘托出,但可靠的数量级的数据就足以撼动俄罗斯对苏-57的信心了。

  苏-57已经完成第一阶段试飞,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飞行性能和结构强度。第二阶段试飞还在进行中,至少要到2019年才能完成。现有10架原型机在试飞,2017年12月31日已累计2050小时。试飞不仅在茹科夫斯基进行,2014年起还在阿赫图宾斯克进行。前者主要是飞行性能和结构强度试验,后者以武器系统试验为主。理论上要在试飞全部完成之后才能大批入役,不过惯例是在第一阶段结束后就开始批量生产,因为第二阶段通常不会出现导致推倒重来的设计变动。不过现在看来,第一阶段也可能要有所重复,因为采用全规格的“项目30”发动机的T-50-2LL(Letayushchaya Laboratoriya,意为飞行试验平台)在2017年12月5日刚首飞,而且只有右发动机换用新发,左发还是AL31深度升级而来的AL41。换发后需要重新测试一些项目。

  俄罗斯报道,“项目30”将把性能提高17-18%。如果这指推力,那应该是17000公斤加力推力,AL41是14500公斤。重量估计为1450公斤(AL41为1600公斤)。新发还在进气道采用玻璃纤维导流片,削弱雷达反射特征。

  俄罗斯在更新空军装备方面是不遗余力的,但苏-57的产量,和红星电视台对它的吹捧,实在是不成比例……

  应该指出,在俄罗斯军费依然拮据的现在,苏-57的拨款始终是到位的,俄罗斯对于空军换装的决心也是很大的,更是肯下本钱的。2009年苏-35刚刚试飞完毕,第一批就订购48架,紧接着又追加50架。2018年底前还预计订购36架苏-30SM(苏-30MKI的深度大改)。相比之下,苏-57的初始“批量”简直不成批量。飞行性能和结构强度确认后,电子系统是可以在生产中甚至交付后逐步升级的,尤其是在高度数字化的现在。第二阶段试飞尚未完成不是推迟全速生产的理由。但苏-57的准生证来自于真正的代差级的进步,不仅向对于苏-35,还要相对于世界先进水平。或许来自中国的数据才是动摇俄罗斯投产决心的关键,雷达和隐身不足的苏-57是缺乏生命力的。

  多难的苏-57的艰难旅程还在继续。

狂踩
(3)
9.4%
点赞
(29)
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