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国家科技奖获奖专家呼吁耐心称基础研究成果急不来的(2)

观察者网 2019-01-09 01:40:02

  迫切期待出成果的不只是公众。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吴季认为,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独立的对自然界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因此需要对相关科学家及其团队给予长期和稳定的支持。除了长期稳定支持外,维护科学家不受行政干扰和利益驱动的独立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过于急功近利的管理和评估,可能会干扰科学家的独立思考,那些经过独立的、不受干扰的思考获得的洞见、突破,一定不是催生出来的。”吴季指出,政府和管理部门即使催,也催不出“洞见、突破”来,因此,还不如把精力和资源放到选人、培育人、鼓励人、建设环境,以及提供设备和试验条件上来。

  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要尊重基础研究发展的自然规律,为相关的科研人员营造一个心无旁骛、潜心科研的良好氛围,按照基础研究的自然规律来规划项目周期,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让基础科学领域科研人员敢于触碰有原创性、前瞻性和引导性,但周期长、出好成果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作者/唐婷 刘垠)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澄教授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齐鲁网1月8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奖励大会并为获奖人员颁奖。

  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澄教授、张运院士、张铭湘教授、张薇教授和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苗俊英教授完成的项目“心血管重构分子机制、检测技术和干预策略的基础研究”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突破了山东省医学界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空白的历史,也使年仅38岁的张澄教授成为该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中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

  近年研究发现,血管重构和心室重构是构成心血管事件链的两个关键病理环节。然而,在心血管重构研究领域中存在着动物模型缺如、发生机制不明、检测方法受限、干预靶点甚少等重大科学问题。以张澄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心血管课题组针对上述科学问题,进行了为时10年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建立了可模拟人类心血管重构的动物模型,包括新西兰兔斑块破裂模型、ApoE-/-小鼠斑块破裂模型以及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模型。揭示了心血管重构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发现长期冷刺激可导致小鼠脂溶解,血脂水平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发现了血管内皮细胞自噬促进剂和小分子激活剂,为研究细胞自噬提供了新的工具;发现精氨酸酶1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炎症因子表达,进而稳定AS斑块;发现铁调素可促进巨噬细胞内铁沉积、脂质积聚、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释放,导致斑块不稳定;发现了炎症因子抑制胶原合成的新通路。检出了心血管重构的易感基因和斑块破裂的预警指标,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易感基因;发现斑块应变是预测斑块易损和破裂的可靠指标。证明了可有效干预心血管重构的新靶点和新药物,发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过表达和血管紧张素1–7可减轻斑块病变、改善糖尿病左室重构和糖尿病性肾病,阐明了这些疗效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提出了心血管疾病治疗新轴线的概念;首次发现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稳定易损斑块和预防腹主动脉瘤中的作用和机制;发现TRIB3基因沉默可减轻糖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抑制和稳定AS病变,改善糖尿病左室重构;发现了血管和动脉再生因子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和功能的作用。

狂踩
(0)
0%
点赞
(2)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