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南部战区发布新消息,称近期海军航空兵某团与潜艇支队一起,在南海上组织了一场大规模、不间断的反潜演习。
【参加反潜演习的解放军运-8反潜巡逻机】
这一消息一经曝光,立刻引起了外界的关注。理由无他,根据官方消息披露,这场立足于在南海水下“找大鱼”的反潜演习,持续时间超过40个小时,光是反潜巡逻机就出动十余组,是目前解放军已知公开的最大规模反潜演习。
不难看出,解放军正在有意识的提升一线作战部队反潜能力的训练强度。而这很可能意味着,在解放军已经凭借常态化的南海巡航与南海岛礁预警体系在南海上构建起了优势军事存在,掌握了南海战略主动权的当下。不甘就此收手的美军正逐渐将两军在南海上的军事博弈重心,从水面向水下转移。
【中国在美济礁上建设的岛礁设施】
而为了应对这种重心转移,解放军也在加强自己在水下对抗领域上的能力。通过在南海构建起常态化反潜巡逻网的方式,来牵制、遏制美军核潜艇的频繁活动。
这时有人可能就要问了,难道解放军以前没有在南海构建类似的反潜网络或者体系吗?答案当然是有的。只是这套体系只能应对美军较为低频次的潜艇活动,一旦美军增加在南海部署的潜艇数量,那么这套体系就将面临过饱和的风险。
绝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尽管反潜网络与针对飞机的雷达预警网络在构建体系上有很大的共通性。二者都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建立相应的传感器网络,并探测进入其中的对方飞机/潜艇。
但在具体细节上,这两种体系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典型例子就是雷达预警网络的构建主体通常是一系列陆基大型固定雷达。这些雷达在输出功率、天线尺寸上拥有绝对优势,其探测距离可达数百公里。只需要少量部署,便可以覆盖一大片空域。再辅以陆军机动式雷达与空中预警平台对局部区域进行补盲,一个相对完善的对空雷达预警网络就算搭建完成了。
【国产SLC-7陆基对空雷达】
与之相对应的是,由于现阶段人类的水下探测技术手段仍然是以声呐为主。而现代潜艇又都普遍具有较高水平的静音效果。
以至于尽管有着水下监听网络这一类似陆基雷达的水下大型探测设备,但这玩意一来探测距离有限,需要大量布置才能覆盖一片海域。二来由于水下环境恶劣,导致这类设备维护成本高不说,还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布置。一系列因素使得在构建反潜网络时,水下监听网络只能作为辅助手段,真正的搜猎主力还得靠各种水面水下舰艇与反潜机。
【水下监听网络构建模型】
然而问题在于,大海太大了,而这些军舰飞机的探测距离又相对较小。这使得在进行反潜作战时,即便反潜一方能够提前确定敌军潜艇的大致方位,也得在作战期间出动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实现较高的反潜成功率。
毕竟,反潜作战是一项漫长且枯燥的工作,而潜艇也都有相应的反制手段。如果反潜一方难以通过兵力优势构建起包围网,那么别说包围网上的漏洞会为敌军潜艇制造出逃出生天的机会,搞不好的话反潜部队里的舰船还会在落单或者因长时间作战而导致疲劳的时候遭到潜艇的反杀。让猎人变成了猎物。
【水面舰艇反潜作战示意图】
因此,想要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反潜网络,反潜方不光要拥有足够多的兵力,部队之间也要能做到高效配合,避免部队出现落单与疲劳作战的情况。而这也是解放军会组织这场反潜演习的原因。
因为超过40小时的演习时长已经大大超出了人体承受极限,加上反潜任务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如果想要让反潜部队保持高效运作,参演部队就必须要制定好完善的轮换计划,确保人员能够得到充分休息。
除了人员之外,反潜巡逻机同样需要进行整休维护。毕竟涡桨发动机虽然有着维护成本低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动机不需要进行维护。更不用说在执行长时间的飞行任务后,机体自身以及机上用来搜索潜艇的磁异常探测器等设备也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了。
【运-8反潜机的大尾巴就是磁异常探测器】
这就意味着参演部队不光要制定好人员轮换计划,还有做好机体的轮换检修工作。而后一项工作又将进一步引申出有关可用机体数量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航空调度问题。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这场演习的难点不仅仅是时间长、范围大、任务重,还包括这一系列问题衍生出的更多次生问题。这些都是在实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如果部队没有做过相应的准备,那么光是为了解决这些次生问题,就足够让许多参演官兵焦头烂额了。
因此,解放军有必要通过这种高强度演习来积累一线部队的相关经验。只有这样,等到实战时,参战官兵在遇到相似问题时才不会出现大的纰漏,有效提升部队的作战水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