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军的b-21中程隐身战略轰炸机首飞之后,外界对中国可能正在发展的远程隐身战略轰炸机产生了更多的疑问。比如:中国有可能直接放弃研制隐身战略轰炸机,得出这种结论是基于中国现有的中远程打击作战力量足以满足常规战争的作战需要;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研制隐身战略轰炸机的过程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技术瓶颈,为了满足核威慑能力的需要,不得不做出重大的设计改变,最终导致项目进展被严重推后;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观点,随着隐身察打一体无人机技术的成熟,中国对隐身战略轰炸机的需求变得不再那么迫切,所以是否继续研制远程战略轰炸机就出现了疑问。
那么中国的隐身战略轰炸机项目进展如何呢?其实大家已经关注到了相关的消息。香港商报的记者在两会期间向空军副司令王伟提出相关问题。得到的答案是:“快了,你们等着”。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说:“我们在发展隐身战略轰炸机的过程中没有瓶颈,我们的科研人员现在非常好,遇到问题都能解决。”如果你非要抠字眼的话,那么其释放的信号就有两条:一是中国的重型隐身战略轰炸机应该很快就会亮相了;其二,我们在研制隐身战略轰炸机的过程中,没有无法克服的技术瓶颈,项目的推进比较顺利。
为什么说中国研制隐形战略轰炸机没有瓶颈呢?
因为中国拥有研制重型运输机的经验、也有研制隐形战斗机和飞翼气动布局飞行器的经验,研制一款重型隐形战略轰炸机可选的动力装置也非常丰富,包括涡扇-10改进型,涡扇-18等等都没问题。在过去的节目中,我们对中国研制战略轰炸机的观点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一定要有,但是不着急推进,而是以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不需要与美国抢进度。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中国现有的轰6k和轰6h中程战略轰炸机,陆基中程导弹,高超音速导弹,足以完成打击第二岛链的作战任务,外面报道称中国火箭军已经列装了能够威慑第三岛链的高超音速导弹。这也意味着,除非我们装备的隐身战略轰炸机能够配备空射高超音速导弹或者弹道导弹直达对手的本土,否则从常规作战的需求角度来看,并不那么迫切。
对于中国来说,其实还有一个客观条件,影响隐身战略轰炸机未来的装备规模,那就是我们在隐身无人察打一体飞行平台的研制上出现了白菜化的趋势,比如彩虹7、攻击11、飞鹰等等。可以说,如果需要使用隐身作战平台执行穿透性打击任务,或者执行中远距离的对地对海打击任务,隐身无人机可以替代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大部分功能。为什么又说中国必须要有远程隐身战略轰炸机呢?这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需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有研制远程隐身作战平台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链,这不但是高端制造业,而且飞翼布局的大型隐身平台未来还有发展成为运输机和加油机的可能。我们如果不掌握这样的技术,一旦未来大型作战飞机的平台全面转向飞翼布局和隐身化,你再想追赶那可就晚了。
另外,中国构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离不开发展突防能力强、能机动部署,生存能力强大的隐身远程战略轰炸机。中国是否要发展空基核威慑平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有战略轰炸机突防能力和载弹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发射战略级别核弹的需要。从作战效益的角度来看,由隐身战略轰炸机在常规作战行动时投放防区外滑翔炸弹,仍然是要比发射远程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弹道导弹效费比更好。特别是对于一场持续时间比较长的高端战争而言,滑翔炸弹是真正能够消耗得起的常规打击武器,我们在这方面不能落后于对手。从中美竞争的角度来看,就算中国为了提升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也一定会发展远程隐身战略轰炸机,因为这本身就是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