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会不会日本化?”“中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日本?”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文写道,过去几个月,这个问题不仅见诸中外报端,也成为坊间讨论的话题。今年第二季以来中国经济数据和楼市转弱、提前还房贷家庭增加,叠加人口老龄化加剧等中长期趋势,令不少经济学家看到30年前日本的影子。
文章说,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双双破裂,大量公司和家庭因而债台高筑。为了尽快摆脱负债,企业和个人将现金用于还债以修复资产负债表,而非进行投资和消费,这使得日本经济在此后10多年里陷入停滞状态。
将上述现象概括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师辜朝明,也是最早警告“中国经济日本化”的学者之一。他在今年6月的东吴证券(香港)策略年会上发言时指出,中国可能也会经历房地产泡沫破灭,走向资产负债表衰退。
辜朝明认为,中国除了要解决楼市下行、人口萎缩等内部问题,还要面对中美脱钩等外部风险,以及冠病疫情等突发因素带来的冲击,如今中国“可能比日本30年前面临的挑战更大”。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则在7月的专栏中研判,中国和30年前的日本一样存在消费需求过低、劳动适龄人口减少、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等问题。
不过,《联合早报》访问的两名分析师和学者都认为,如今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存在本质区别,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华侨银行大中华地区研究主管谢栋铭指出,今年以来提前还贷的中国家庭增多,主要是因为存量房贷利率高于存款利率,提前还贷是将回报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此外,企业部门的信贷和投资也处于上升趋势,与日本在经济衰退时期停滞不前的表现截然不同。
从中长期趋势来看,谢栋铭认为,中国和30年前的日本至少有三点不同。一是当年导致日本资产泡沫的重要原因是日元大幅升值,而人民币至今还面对贬值压力,且政府对汇率有主要控制权。二是中国的人均GDP和中产群体比重都远低于当年的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并不会带来普遍影响。
“第三,中国的大政府和大市场对资源配置有重大影响,加上中国经济不像日本那样和美国高度关联,政府在决策上有更大自主权,能做的事比日本多很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则指出,1990年日本土地价值达到GDP的560%,股票市值在1989年相当于GDP的142%。而目前中国房地产价值约为GDP的260%,股票市值占整体经济的67%,资产泡沫比日本小得多。此外,日本城市化率在1990年就已达到78%,中国去年仅为65%,还有很大潜力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最重要的是,泡沫破灭后的日本只有汽车、消费电子、钢铁等成熟产业,完全错过了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革命。而中国目前却在电动汽车、电池、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兴产业占主导地位,这些将是中国未来20年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陈光炎补充,虽然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减少是一大挑战,但中国可以通过机器人化来缓解这一问题。“一些估计显示,中国可以通过机器人化额外增加0.5至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率。”

中国经济会不会日本化?中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日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