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感动中国人物白芳礼有哪些事迹和白方礼做什么的,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动中国人物白芳礼有哪些事迹和白方礼做什么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感动中国人物白芳礼有哪些事迹?

一位退休三轮车工人,为了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学,在他74岁的时候,重操旧业,决心用自己的双腿,给贫困学生踩出一条希望之路来。在随后十多年里,他把蹬三轮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学校、基金会和机构,用以资助贫困学生。据统计,他的捐款累计高达35万元,共有300多名大学生受益。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才无可奈何地说:“不动了……”
这位老人名叫白芳礼。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登在报纸上,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世界,曾经有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报纸上说,他的事迹“感动中国”。以中国地域之广大、人口之繁庶,不可能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白芳礼老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而此时此刻,我却清楚地感知,起码我自己,正在为这位已经作别人世、步入天堂的老人感动不已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13日,故于2005年9月23日,享年93岁。祖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从1987年开始,白芳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9年8月10日,白芳礼荣当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86年,74岁的白芳礼从天津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新中国成立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并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当他看着他们中的两个成了大学生时,高兴得落了泪。

返回目录

白方礼(白方礼感动中国)做什么的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白方礼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白方礼感动中国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蹬三轮捐款35万的白方礼,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生?
我看过许多人间大爱,不管是当时汶川发生地震,不顾自己保护学生的老师,还是四川凉山森林大火里的消防员,我都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纯粹的爱”。
每每回味还是惊叹于他们的精神风范。
而在感动中国的人物中,永远有一个位置留给下面我们要提到的这位老人。
他叫白方礼,在他风烛残年之际,把自己燃烧,奉献出最后的光,照亮了300个孩子的求学之路。
那个蹬三轮车捐款的白方礼并不简单
是的,就是那个出生在河北沧州的白方礼,就是那个年感动中国人物白方礼,就是那个靠蹬三轮车坚持20年攒35万全部捐出的白方礼。
而我们并不熟悉白方礼童年时的艰苦岁月。
因为家境贫寒,他没有读过书,13岁就去给人做短工,31岁时逃难到天津,在天津过了几年不安稳的日子,后来靠蹬三轮车谋生。
刚开始在天津蹬三轮的时候忍气吞声地干活是少不了的,此外,看人脸色、挨打受骂、苛捐杂税等等灰暗的底层生活使得白方礼特别向往读书,但是自己是办不到了,他就一直藏着这个美好的梦。
守护到最后,他决定行动,靠着近20年始终如一日的坚持,他帮300多名孩子圆了上学的梦。
白方礼在解放后,拳脚才得以施展开,这下,他不放过任何一点时间,每天紧张又充实的劳动着,他开始慢慢稳定起来。
白方礼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岁月,所以他冲劲十足,还曾获得劳动模范。
后来白方礼养育了四个孩子,因为姐姐孀居,他接姐姐过来同住,并且接下了养育侄子的责任。
无疑,白方礼就是那种“穷什么都不能穷”的人,他虽然没有进过学堂,但是他尊重知识、支持读书。
从他个人的角度说,他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成业,从社会的角度说,他对一位南开大学老师说过,他捐助的有、懂科学的大学生里出了几个人才的话,就是对做贡献了。
当他看到他人用自己的知识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他也会联想到自己。
他说他自己年岁大了,又没有知识,不能为做贡献,所以他把希望寄托于莘莘学子,他资助学生们完成学业,也实现了心中的寄托。
我将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托举起你们的求学梦想
白方礼开始资助之路要从一次回乡说起,1987年,74岁的他回到家乡,在路上看到了在地里帮忙种地的孩子,忍不住前去询问,才知他们收入微薄,供养不起孩子上学,而且学校资源匮乏,缺少老师。
这些话像针一样刺进了白方礼的心里,直到回家还隐隐作痛,一夜不得安眠。
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没有接受过学校,没有科学,他不愿下一辈的孩子们还和他一样吃没有的苦。
他希望自己可以改变些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他也愿意做。
于是他不再考虑是否能安度晚年,毅然拿出5000元,捐给了家乡的学校,希望条件可以有所改善,能有更多的孩子回到学校。
白方礼一辈子做过运输工、油漆厂员工、三轮车夫,他也是靠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攒下钱捐助学生。
但白方礼当时年岁已高,三轮车车夫的收入是杯水车薪,他眼看着自己资助不了那么多学生,便心生一计,他狠心卖掉了家里的两间老房子。
他用卖掉的钱在火车站附近租了一间8平米的小报亭,起名叫“白方礼支教公司”。
他靠卖一些烟酒副食的收入继续支教,捐助学生。
等到生意好起来后,他仍是一分不少地把全部的收入上交。我们替白方礼庆幸他找到了一条不那么艰难的路,可以安安稳稳地挣钱捐助学生。
最后的500元感动所有人
可是没想到,白方礼把支教公司交给员工打理后,自己又去蹬三轮挣钱了。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他每天挣30到40元,就可以挣够十几个孩子一天的饭钱。
他每月还要求自己挣够1000元,希望可以多帮几个孩子。
就这样,白方礼最后的18年虽不是轰轰烈烈,却感人至深。
到2001年,白方礼已经88岁高龄,他现在蹬不动三轮车了,于是他去一个车站给人看自行车,三个月攒了500元。
那天,他冒着满天飞雪,骑三轮车到天津耀华中学,把最后的500元交给了学校的老师。
老师们看到饭盒里平平整整放着的500元,看到白方礼被风雪浸湿的棉衣,看着满脸沾染的冰霜,都哭了。
白方礼说,他干不动了,他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他的最后一笔钱。
回看白方礼老人近20年的捐助生活,节俭之至,他的鞋子是捡来的,有时候都不是一双,可是他没有挑。
他的饭食只有干馒头就凉水,偶尔吃点咸菜应付,更别提营养了。不顾自己的吃穿住行,只想温暖的里能多几个求学的学生。
只要孩子们吃饱穿暖,他自己就愿意忍受贫苦,一脚一脚地蹬三轮就有干劲。
你为我们留下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这份爱是那么纯粹。2008年,白方礼老人评选上了“感动中国人物”,实至名归,也给了已经离世的老人最后的肯定与安慰。
白方礼老人的捐助金额和其他人的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可是每一笔钱背后的分量是千斤万担,足以撑起我们民族的脊梁,展现了我们奉献自己、帮助他人的民族精神。
白方礼老人知道是一个民族的未来,而他这几十年年所做的一切不忘初心,感动并警醒了我们一代人。
我不知道一位耄耋老人心底的力量为何坚韧持久、源源不断;我也不知道老人奉献为人的精神能鼓舞多少人;我只知道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岁月,老人坚持了下来,没有一丝怨言,没有一次诉苦,只有亲切与满足。
老人喜欢的也很简单,他喜欢宽敞明亮的教室,他喜欢探索未知,求取知识的学子,他喜欢自己脚下常伴的三轮车,他喜欢孩子们青春灿烂的笑容,他喜欢那声“白方礼爷爷”,他也喜欢蓝天下飘荡的上课。
他喜欢的一切就是他在做的一切,他一直守护着他儿时的向往,默默的奉献与帮助,既照亮了他人又温暖了自己。
如今老人已经离世,但我们抬起头,还能看到老人几十年年来一直努力放飞的期待和梦想。
白方礼老人,他是一代模范!一代人的榜样!
对白方礼老人的评价是什么?
《感动中国》对白方礼老人的评价: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个人评价:一位蹬三轮的老者走进了千万人的心,一位节俭的老者牵动了无数学子的魂,二十年的饥餐渴饮诠释了最纯粹的真,大爱无疆,无愿无悔的暮年光彩照人,您的慈爱,善良和正直为我们打开了至善之门,因为你我们爱得更加深沉,许许多多的你,相互关爱的你,铸就了时代魂。
相关作品:《白方礼,一个人的爱心长征》
白方礼已成为一座见证人间大爱的丰碑,作者无疑是用赤诚之心和精到的匠心在这座丰碑上镂字铭文。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塑造“高大全”的人物,而是用最真实、最接地气的细腻笔法,既记录了白方礼精神之高贵宏阔,也记录了白方礼遇到难事包括受骗上当时的那份焦急和消极的心理。
而这正是这部传记的动人之处,传记中的白方礼比碎片化中感知的白方礼更加真实、更加可爱,即使是天南海北与白方礼生前从没接触过的人,读了这部作品后,也能透过文字感觉到白方礼就是一个虽不起眼却充满正能量的身边老人。
感动中国的白方礼,馒头、白水简单度日,却为贫困生捐35万,感动了吗?
国之脊梁白方礼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有这样一位国之脊梁,他蹬三轮20年,捐35万善款,助力贫困学生上学,而自己多年来一直过着简陋的生活。他就是白方礼。
“一个馒头,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简单生活;三百学子,35万捐款,他就这样感动中国。”
这句话道尽白方礼的一生,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攒下35万,资助了三百多学子。晚年时,身卧病床,依然念着那些学子的未来。
结束即开始
1913年,白方礼出生于河北省沧县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动荡年代,家境贫寒,白方礼和当时的农村小孩子一样,没有机会上学。
13岁时,为了维持家里的生活白方礼去给别人打短工。但是因为没有学历只能出卖体力,无法实现温饱。无奈之下,白方礼离开家乡孤身前往天津求生计。
捐款资助学子
开始的几年,白方礼没有技能没有学历,找不到工作,只能过着流浪的日子。后来白方礼蹬起了三轮车,凭自己的体力吃饭。
结婚生子之后白方礼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绝对不能走自己的老路,所以坚持让四个孩子上学。
总归老天对白方礼不是太残酷,虽然日子过得很苦,但是白方礼还是把四个孩子都拉扯大了,并且四个孩子中三个都是大学生。
他吃的所有的苦,在孩子们成才的那一天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孩子们上了大学后,白方礼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他心满意足的回到家乡准备养老。
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这也许就是白方礼平淡的一生了,说不上多么伟大,只是和其他人一样平平常常。
然而,回乡后发生的事让白方礼的人生猝不及防的发生了转折,也让本该结束的一切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当白方礼站在阔别已久的家乡故土上时,眼前的一幕震惊了他。村子里的小孩子都在做着农活。
白方礼赶快上前询问:“你们为什么不去上学?”孩子们说:“家里没钱,大人不让他们上学。”白方礼看着这些稚嫩的面孔,突然感到了一阵悲哀。
这些孩子本来应该坐在教室里,迎着阳光读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失去了机会。白方礼心中的情绪难以平复,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白方礼的脑海里,他要支持这些孩子上学。
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实践起来却是十分困难的。白方礼拿出自己身上的5000多块钱,这些钱几乎是当时白方礼全部家当。
但是这些钱在宏大的目标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多番考虑之下白方礼决定重操旧业,白方礼蹬了一辈子的三轮车,前半辈子为了家庭,后半辈子为了贫困的学生。
二十年不悔,圆梦求学梦
白方礼重回天津,这一年他74岁。与原来不同,原来的自己一天奔波在路上,想的是怎么能供起自己的孩子读书,现在的自己想的是如何供起更多的孩子读书。
白方礼心里揣着这个想法,对工作抱有更大的热情,心里也更加充实。他把挣来的钱大部分都捐给了学校,自己只留下很小的一部分。
二十多年白方礼没有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他的衣服都是捡来的,今天捡一只鞋子,明天捡一件破大衣,他把他们当成宝贝穿在身上,像是个乞丐,当然他并不乞讨。
他靠自己吃饭,还供很多学生吃饭。说到吃饭上,白方礼更是节省,他每天就吃个馒头喝点水,有时候加点酱油,菜的话几乎没有。
对于住处也是非常随意,每天在哪歇工就在哪睡一宿,他没有固定的住处,以天地为家。
白方礼一刻也不敢停歇,他自己很清楚他已经74岁了,体力远不如年轻人,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多长时间的寿命,所以争分夺秒的赚钱。
为此他吃了很多的苦,夏天里,他为了拉客而中暑,冬天里冻得不行从车上掉下来,感冒了就一边拉客一边吞药。
每天劳累过后白方礼最开心的事就是抱着他的小木匣子数钱,一张张毛票、一枚枚硬币都是他的汗水换来的,每多一块钱就是贫困学子上学多的一份希望。
每日奔波
天津的街口,白方礼破衣烂衫,路过的人绝对想不到这个看上去像是个乞丐一样的老头,二十年间存下了一笔巨款,他压缩自己的生活质量,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又忙于赚钱。
但是这些钱白方礼一分没有用到自己身上,他把这笔钱全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上学。
白方礼早年的经历深刻的告诉他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有出路,一个没有学问的人为这个社会做出的贡献始终是小的,有了学问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他喜欢孩子,更喜欢看到孩子们有学念。
二十年来,每次去学校看望自己捐助的孩子上学成了白方礼最欣喜的事,看到那些可以上学的学生眼里闪耀的光芒,白方礼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1994年的时候,白方礼带着赚的3000块钱再次前往学校捐款,这一次,事情传到了的耳朵里,听说了白方礼的所作所为十分感动,他很感谢这位老人,想要给予奖赏,但是白方礼没有接受奖金,他向求了一件别的事情。
白方礼希望成立一家支教公司,能有更多的人参与支教来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们。答应了他的要求,把火车站旁边的一个铁皮房子送给了白方礼。
这时“天津白方礼支教公司”就成立了,白方礼对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说,所有的捐款都会用于支教,这些善款永远不会姓白。
平民英雄,国之脊梁
每个人在生命的面前都是弱小卑微的,也是平等的。就像亿万富翁也会死去,平民乞丐也会活得很久,当死亡到来时谁也无法逃离。
长期劳累的工作、不规律的作息最后还是压垮了白方礼的身体。一个冬天,白方礼来到天津耀华中学,指着盒子里的500块钱说“我老了,干不动了,这应该是最后一笔钱了。”
听到这,老师们都压抑不住哭出了声。2005年,92岁的白方礼去世了。
白方礼去世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他的遗产竟然为零,他一分钱都没有留给自己,这一刻人们沉默了。
白方礼的葬礼举行的时候,天津市的市民们自发为他送行,无数人在街头留下了泪水以此纪念这个平民英雄。
白方礼是一个心怀大爱的人,他的心里没有自己,却留出大片的空间给别人。他唯一在意的就是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能不能让更多的贫困学子开开心心的上学。
他曾说过,自己没用了,但是自己资助的学生有懂科学,他们迟早会成为的栋梁之材。
白方礼雕像
他说话时眼里有光芒闪动。他曾两次提名感动中国候选人,但是最终没有获得这个称号,有人说央视欠他一个“感动中国”,但是我想即使老人在世也不会在乎这个称号,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早已感动中国。
但是该来的荣耀总会来到,2008年,白方礼当选“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老人走了,了无牵挂的走了,然而老人的爱却永远留在这个世上。这份爱不会随着老人的离世逐渐消失,反而在更多好心人的帮助下逐渐深厚。
白方礼是一个平凡人,但他用自己的力量感动了中国。他是时代的楷模,是真正的国之脊梁。
93岁的他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影响着全中国人,他是谁?
在我们的眼中,老人就应该颐享天年,或者是在陪孩子玩耍,这才算得上是为家庭做贡献,但是有一个人却给全国的老人做出了榜样,那就是白芳礼。
93岁的白方礼走了,他走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遗憾,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惦记的依旧是孩子们,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能够读书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他的这种大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白方礼的家庭背景
白方礼家境比较贫寒,没有读过书,所以很小的时候就给别人打工,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便来到了天津,为了使自己的生活能够过下去,于是白方礼便在天津拉起了三轮车。
白方礼在天津成家立业了,也有了自己的妻儿子女,就在他74岁的时候,他决定做一件别人都没做过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去拉三轮车赚钱,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孩子,他的子女们也劝过他不要这么做,但是他并不听,说自己挺好的。
74岁的白方礼的生活。
白方礼是一个十分节约的人。他身上的任何一件衣服都不是他花钱买的,而是从别的地方捡来的,别人曾经这样问过他:“自己拉三轮车也赚了不少钱了,为什么还穿得这么破破烂烂?”白方礼却说,这样更实在,能够吃饱穿暖就好。白方礼平时一餐只吃两个馒头和一瓶水,他觉得已经很满足了,有时候会往馒头上加点酱油。
白方礼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只要是白方礼决定的事情,就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年之中,他基本没有休息过,每天6点来钟准时去拉三轮车,晚上8点钟左右才回来。有一次因为天气太热,他直接晕倒在三轮车上了,但是他没有放弃,他依旧拉着他的三轮车去工作。
白方礼用自己赚的钱做了什么
一个人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74岁的白方礼为了做成这件事情,将近坚持了20年。因为毕竟拉三轮车不赚钱,但是白方礼靠着1毛、5毛的这样积累,也赚了35万元人民币,在当时,可以说得上是很多的钱了,他没有用这些钱买房子,也没有给自己的子女,而是将一部分钱捐给了天津的大学、中学和小学,一部分资助了300多民贫困的学生。在老人去世之后,我们意外的发现,老人的资产为0。
白方礼老人是可敬的
一个不为自己,只为他人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生命没有停止,就可以为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他快要离世的时候,他做了一件事,他将500块钱放在饭盒中交给一名老师,说自己干不动了,只能做这么多了,那一刻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无限的确是精神的延续,在白方礼去世的时候,很多的学生为他送行,这大概就是所说的人格魅力吧。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