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见义思迁jysq日期:09月06日

我认为,当时德国是侵略战争的发动者,如果美国在德苏两败俱伤时对苏联出手,会遭到全世界的反对。而且当时德国是强势的国家,美国正好借此机会打垮德国,稳定美国世界老大的地位,符合美国利益,所以美国不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苏联采取军事行动

回答者:历史风暴日期:2019年09月10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美国有没有这个想法不得而知,但是二战的走向决定了,美国即便是有这个想法,也没有办法去落实。

因为,其实美国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加入到了二战中,面对强大的对手,美国一开始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取胜。

所以这个时候,他不仅要大力支持盟友,而且还要担心这些盟友到底撑不撑得住,如果撑不住的话美国就惨了。

首先,美国并没有想在1941年加入第2次世界大战

早在二战全面爆发之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已经嗅到了,世界将会再次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必将会极为惨烈,世界各国所需要的物资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美国位于北美洲,远离于欧洲和东亚地区这两个第2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所以,美国相对来说等于是处于一个第三方的位置静静的去观察亚欧大陆上这场博杀。

当然,罗斯福包括很多的美国人他们对法西斯主义是深恶痛绝的,所以比较偏袒反法西斯一方,但这不影响美国人利用第2次世界大战来获取各方面的利益。

当罗斯福发现第2次世界大战早晚会爆发的时候,就宣布美国将会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美国要是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那么就意味着美国经济在第2次世界大战的刺激下会快速迎来复苏甚至是发展。

(罗斯福)

当然,罗斯福的说法遭到了很多美国人的反对,毕竟这种表态把美国放到了反法西斯的一方,美国当时奉行的是孤立主义,绝大多数人并不希望美国参与到这场纷争中去。赚钱可以,但是不要站队,不要因此和法西斯国家产生直接冲突。

所以,国内对罗斯福的话反对声风起云涌,以至于后来罗斯福也没办法只好改口了。但是罗斯福的话,也突出了另一层意思,虽然他非常同情反法西斯国家,但是美国并不想积极的参与到这场战争中去帮助反法西斯国家,而是想要依靠自己强大的生产能力,去提供物资。

所以,当德国对英国进行破交战的时候,罗斯福面对英国求援一开始并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直到丘吉尔发出了数百份电报,罗斯福才同意给英国提供50艘破驱逐舰,还要用来换取大英帝国在大西洋上的军事基地。

(1941年的丘吉尔)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什么时候加入反法西斯联盟并不是以他的想法来推动,而是法西斯国家对美国的所作所为来决定的。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让美国被迫提前加入第2次世界大战。

就在美国正犹豫需不需要全面介入第2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人出手了。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想称霸西太平洋,当时日本拥有190万吨的庞大海军规模,可以轻松击败西太平洋的一切对手,但是面对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他心里还是没有底。于是,日本决定提前出手偷袭美国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了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这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由于美国人麻痹大意,日本的这次偷袭非常成功。

5艘战列舰沉没,3艘战列舰受损,2400多人阵亡,让太平洋舰队遭到了重创,短时间内已经没有能力支援位于菲律宾的美军。

(日本偷袭珍珠港,亚利桑那号中弹燃烧的景象)

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让全美国上下大为震怒,人们再也不想奉行孤立主义,只想向日本人复仇,于是美国向日本宣战,加入到了第2次世界大战中。

如果没有日本偷袭珍珠港,那么在1941年美国人不可能加入到第2次世界大战中,更不会全力去支持苏联人。

美国支持晚一天,苏联在面对德国的时候损失就会更大一些。而美国不全力支持苏联及其其他盟友,他也不敢保证第2次世界大战能够取胜。

美国心里也没底,面对法西斯不大力支持自己的盟友,搞不好这场战争很可能会失败。

美国加入第2次世界大战,让反法西斯国家得到了一个实力强大的盟友,斯大林、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听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都兴奋异常。

有了美国的加入,他们看到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曙光。

但是,虽然美国加入到了第2次世界大战中,前景依旧渺茫。

日本海军和陆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东南亚各地。

而德国虽然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失利,但是仍然没有降低分毫的攻击强度。

东亚战场,虽然大批陆军被调离这里,但我们还只能苦苦支撑。

大西洋上德国的破交战进入到高潮,美国和英国还没有想到破解的办法。

(大西洋破交战)

太平洋上,日本联合舰队让美国一筹莫展。此时应丘吉尔的要求,美国人开始制定先欧后亚的政策,先解决掉德国再全力对付日本。所以,一开始美军在太平洋采取了守势。如果在此期间再有那么一两次重大损失,美军很可能退守到本土了。

最关键的是,美国海军对日本海军恐惧极了,直到瓜岛战役美国海军在一开始对日本海军采取的还是消极避战的对策。

所以,虽然美国的加入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但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仍然距离胜利非常遥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好大力支持各国,尤其是支持英国和苏联。

这个时候,让美国坐看苏联和德国两败俱伤他再渔翁得利是不现实的。如果玩脱了,让德国征服苏联,或者苏联为了自保和德国单方面耦合,让德国军队有能力抽调到西线战场,那德国就可以轻易征服英国。

美国也只好和德国划分大西洋而治了。

回答者:兰台日期:2019年11月01日

英国首相丘吉尔确实曾让英国参谋部秘密制定过一份名为“不可思议”的军事行动计划书。

英国参谋部制定的这份名为“不可思议”的军事行动计划书,其主要内容是重新武装德国境内的已投降德军士兵,以德军为先导,英美军队尾随其后对德国境内的苏军发动突然进攻,作战目的是使得英美与苏联势力边界尽可能靠近东欧,最低限度英美会“解放”捷克斯洛伐克。

事实上英国参谋部制定的进攻苏联的军事计划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1945年春季,英美盟军在欧洲游600万军队,而苏联有700万军队。英美军队在欧洲一共有7万门火炮,而苏联则部署了12万门火炮。

可除了这两项数据外,英美盟军在其他军事数据上都对苏联有压倒性优势。

英美盟军在欧洲一共有22200辆各式坦克、装甲车,而苏军只有12657辆。

英美各类战斗机、轰炸机数量为32000架,而苏军仅为19447架。

英美摩托化装备共计97万件,而苏军只有38万件。

应该说如果美国方面支持英国的话,英美两国在欧洲对苏联开战,是有绝对的把握将战线推进到二战爆发前的苏德边境的。

可是为什么美国拒绝了丘吉尔的提议呢?

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在1946年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给白宫发去8000字长电报,开启了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之前,美国人对苏联有一种不切实际而又天真的幻想。

这是真的,华盛顿对苏联的好感源自二战期间斯大林对美外交上的“实用主义”以及苏联的牺牲精神。

比如柏林可以说是苏军以伤亡30万人的代价攻下的,可是斯大林遵守了柏林战役前与美国达成的协议,美、英军队兵不血刃的就进驻了柏林;并且联合国总部也还设在了纽约,瑞士日内瓦只是一个秘书处。

这所有的一切,让美国方面,尤其是美国政府对苏联印象很好,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还在努力邀请苏联和自己一块加入援助战后欧洲重建的工作。

所以丘吉尔要让美国“背信弃义”对苏联发动战争,这实在违背了美国价值观,也让美国政府没办法向国内以及军队解释为什么要突然“背刺”盟友苏联。

第二,美国不喜欢苏联,但是也不见得有多喜欢英国

之前丘吉尔设想的“联合国模式”其实更像是四大强国划分自己势力范围,美国当然是美洲,然后与苏联分享亚洲,英国和法国势力范围是西欧,而苏联是东欧与亚洲。

丘吉尔这个方案让美国人非常反感,当时美国政府确实不喜欢丘吉尔这种赤裸裸19世纪划分势力范围的行为。

更为关键的是不少美国高层认为丘吉尔其实是想让美国与苏联开战,英国可以借用美国的力量“获得欧洲”。

美国人不愿意帮英国人火中取栗。

第三,美国当时重心已经放在太平洋战场。

美国在冷战开始前对欧洲并没有什么欲望,美国更愿意去教训日本,但是如果按照丘吉尔的计划,那么苏联肯定会和日本结盟,这对于美国人来说当然是非常不好的消息。

美国人不愿意苏联与日本结盟,更不愿意在太平洋战场面对苏军。

综合来看,美国不对苏联动手,主要因为第一美国当时还认为苏联是可信赖的盟友,虽然是不是闹点小脾气;第二,“背刺”违背美国价值观,美国政府没办法向国内解释;第三,美国不愿意帮“英国”人去和俄国人“抢地盘”;第四,美国注意力转向太平洋战场,不愿意节外生枝。

回答者:袁载誉聊大明(提问者)日期:2019年04月12日·文史作家 代表作《互联网简史》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由于受美军在一战中损失较重的影响,美国国内政治势力普遍都持反战态度,主持不再参与欧洲战事。

但考虑到一旦德国一统了欧洲,那美国将不可避免成为它的目标,且那时携整个欧洲的德国,将在实力上远远超过美国。因而在1941年3月11日美国实行了《租借法案》,该法案以避免战火燃烧到美国本土为前提,授权政府只要认为援助某个国家,能抑制战火蔓延,就可以给某个国家疯狂运送武器弹药和粮食。

同时因为苏联在意识形态上,跟美国完全不同,且存在一定对立,所以最早的《租借法案》最大的物资接收方是英国,苏联完全处于被无视的状态。

甚至一些美国政客,在得知1941年6月22日德国用闪击波兰的方式,向苏联发起猛攻之后,内心是欣喜若狂的,认为“祸水”终于东流了。

期待着苏联、德国可以打的两败俱伤,如此美国可以一箭双雕。但是让美国人往往没有想到的是,德国人的进攻太猛烈,苏联的防御脆弱极了。

6月22日德国大军才踏入苏德势力边境线,10月德军坦克就逼近了苏联首都莫斯科,期间数百万级的苏联士兵成为了战俘,那时那刻的苏联可谓完全呈现出了亡国之相貌。

而一旦德国拿下苏联,其国土将直接多出约2200万平方公里,且这些土地在千年的时间里都是处于尚未开发状态,换句话说拥有苏联的德国,将坐拥相对近乎无限的资源。

同时再加上法国、德国、捷克等欧洲工业大国囤积的工业机器,德国的生产力可能会远远超过美国,而这个超过的存在,无疑预示着美国可能沦陷。

所以在苏联战败之相貌已露的情况下,美国是火速的提供了对苏联的支援,1941年10月1日《租借法案》被正式认定为适用苏联,美国飞机坦克和粮草开始日夜不断的向苏联运动。

根据战后的统计,截止1945年9月20日苏联共计从美国人手中获得了价值约102亿美元的物资。但是从后来的苏联表现来看,美国极有可能被“骗”了。

当时的苏联虽然整个欧洲本土都快沦陷了,但是苏联很早就实行了东部大开发,在乌拉尔山区盘踞了当时占苏联约三分之一的工业,同时苏联的“工业东撤”计划也成功。

在德国士兵节节胜利之时,苏联人尽最大可能将沦陷区的工业器材全拆走了,拆不走的直接砸掉、烧掉,因而综上可见苏联并没有遭受亡国之灾。

也正因如此苏联人的反击也很快,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人全胜,苏军开始全面反攻德国,而此时的美国丝毫没有准备好如何扶持德国多打一会。

且因在1942年元旦,美国人自己还搞出了个反法西斯同盟,明确的将德国视为敌人,将自身为了让苏联难受,转身扶持德国的道义之路堵死。

综上可知小袁的观点是,美国本来就准备让二者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可惜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美国人没有抓住尾巴,最后成全苏联这个二战之后,跟自己并称超级大国的对手苏联。

回答者:无痕ty日期:2019年09月11日

英国人正有这个想法!

丘吉尔在二战结束时,就曾建议美国趁着击败德国,顺势把苏联也拿下,何况此时美国还有原子弹。

英国一直是反共产主义的先锋。

苏联成立时,英国就参与过剿灭苏联的战争。

二战前,奉行绥靖政策,就是为了“祸水东引”。

也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才拉开了冷战序幕。

只是由于实力不济,反苏反共的大旗才交到美国手上,但英国比美国更加激进。为此,苏联还制定过“伦敦计划”——用携带生物武器的鸽子,攻击伦敦。

而美国没有答应,原因主要有:

1.美国在二战中获得的已经够多,需要消化。

美国通过二战,成为最大的赢家,并把影响力成功扩展到欧洲乃至全球。

而这些“战利品”需要时间消化,所以美国并不急于开辟新的战场。

2.美国认为,战后秩序需要苏联维护。

二战,打烂了原有国际秩序。而新的国际秩序,单靠美国无法维护。在美国眼中,维护新的国际秩序,苏联甚至比英国更靠谱。

3.瓦解英法等国的殖民体系,比搞垮苏联更重要。

近代以来,以英法等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在全球建立起殖民统治,全球基本被瓜分。

二战后,即便美国实力超群,但由于殖民体系的存在,留给美国的空间也不多,是个光杆司令。

所以,二战后美国打着“民族自决”,苏联喊着“解放全人类”,联手把殖民体系给瓦解了。

4.忌惮苏联的军事实力。

二战末期,苏联已进入战时体制,军工产量惊人,即便是美国,也未必有胜算。

最后,随着苏联则研制出原子弹,美国终于彻底放弃了这一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