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前倨后恭是何意出自于哪和前倨后恭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前倨后恭是何意出自于哪和前倨后恭这个成语出自哪里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前倨后恭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先傲慢,后恭敬。倨:傲慢。比喻前后态度相反。多形容势利小人。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是战国时洛阳人,从小家中很穷,父母兄弟都在家中务农。苏秦长大后,曾和孙膑、张仪等在一起学习兵法。
苏秦学习了兵法,就想去求个一官半职。他去求见周显王,但周显王左右的人嫌苏秦出身贫贱,瞧不起他,没人替他说好话。
苏秦又到秦国去,向秦惠文王出谋献策,为秦国称霸天下出力,但秦惠文王不愿听他的意见。
就这样,苏秦在秦国住了两年,身上的钱用光了,衣服也破了,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去。一路上,他穿着草鞋,打着绑腿,挑着行李,面容憔悴,狼狈不堪。到了家里,家里的人都瞧不起他,父母不同他说话,妻子正在织布,见他进来也不下机来迎接,他的嫂嫂也不肯做饭给他吃。
苏秦见家里人对他这样,就决心发愤学习。他坚信,只要自己学识渊博,有了大本事,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过了一年,苏秦通过悬梁刺股的苦读,熟读了兵书,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情况也了如指掌,就又离开家,到各国去游说。
他首先到了赵国,劝说赵王采纳他的合纵抗秦的主张,赵王同意了苏秦的策略,并且将其封为武安君。赵王还给苏秦一百辆车、一千镒黄金、一百双白璧、一千匹锦,让他到各国去游说,完成他的合纵计划。经过他的鼓动劝说、他的主张得到了韩、魏等六国的赞同,六国结成了抗秦的联盟,还推举苏秦为“合纵长”,一时间六国拜他为相,声名显赫。
苏秦的事业终于取得了成功。他在游说途中,仪仗队浩浩荡荡,非常壮阔。他回家的时候,他的嫂嫂跪在他面前,头都不敢抬起来。苏秦问她说:“你以前那么傲慢,为什么现在又这么恭顺呢?”
他嫂嫂赶紧赔罪,说:“叔叔现在当了大官,谁敢不恭敬啊!”

返回目录

前倨后恭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成语前倨后恭

发音qiánjùhòugōng

词性:贬义词

解释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示例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原文:
唐裴佶(ji)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好声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时任寿州刺史)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守门人)报寿州崔使君(即崔昭。使君,称州郡的长官)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ju,傲慢)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书房)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shi,原指粗绸,当时可作货币流通)千匹。
译文:
唐朝人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官声很好,被认为是清官。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赶上姑夫退朝回来,深深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崔昭何许人也,众口一致说他好。一定是行贿了。这样下去,怎么能不混乱呢。”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人进来通报说:“寿州崔刺史请求拜见老爷。”裴佶的姑夫听了后很是生气,呵斥门人一顿,让门人用鞭子将崔刺史赶出府门。过了很长工夫,这位崔刺史整束衣带强行拜见裴佶的姑夫。又过了一会儿,裴佶的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令做食饭。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问他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踞骄而后又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有恩于人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去,到学堂休息去。”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疋。
道理;意思是前后态度截然不同,先是傲慢,后是恭敬。讽刺一个人非常势利眼。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