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尤其是三季度以来,一系列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回升向好的态势更趋明显,相应的,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价值与避险属性更加凸显,中国债券市场展现出了较强的投资吸引力。

近期,境外机构的净买入与增持债券呈现逐月明显增加趋势。央行数据显示,境外机构已连续9个月净买入我国债券,2023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量近1万亿元,10月外资净买入量已超过2000亿元;三季度以来,境外机构持债量保持快速增长,其中10月份增持近400亿元,业内预计11月增持量有望达到2500亿元。

截至2023年10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自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入市约100家。已入市的境外机构覆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3.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末增长了近200%。

一位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经理向观察者网表示,近期数月加仓人民币债券的海外资本,主要以海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等长期资本为主。他们对中美利差倒挂幅度短期扩大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更看重人民币债券在其全球投资组合的保值作用。

12月6日,美国花旗集团发布报告看好中国投资级债券,认为其将在2024年跑赢美国的同类债券。

在该报告中,花旗集团分析师上调了中国投资级债券的前景,表示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目前中美同等资产的利差已经“大体公平”,假如考虑到美国经济未来会出现显著放缓,未来12个月,投资中国债券的收益率可能高达9.5%,性价比高于投资美国债券。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花旗发布改报告的前一天,穆迪下调了中国的主权评级展望和部分中国企业的投资评级,对此财政部对于穆迪的看法予以了回应,表示穆迪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除了花旗集团近期看好外,各类型的境外投资者均积极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投资。其中,境外主权类机构等中长期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债券市场,持债量占比达七成;全球前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约90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

据了解,2019年以来,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为我国债市引入了数千亿美元的跟踪指数资金。目前,我国债券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已达到国别最大权重,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中的权重均超过纳入时的预计权重。业内人士认为,这充分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以及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看好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外,人民币汇率的企稳回升也加强了中国债券对于外资的吸引力。

数据显示,在中国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稳汇率举措的影响下,9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从年内低点7.3498明显反弹,近期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7.17关口,仅11月人民币升值幅度就高达2.55%,无形间提振了海外资本持续加仓境内人民币债券的信心。

某银行银行外汇交易员告诉观察者网:以往当人民币汇率下跌时,海外资本之所以减持人民币债券离场,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币汇率下跌导致人民币计价债券在折算成美元后的价格相应下跌,令海外资本感到“投资组合净值受损”,不得不因风控要求而止损抛售人民币债券。随着9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企稳反弹,他们再也没有上述顾虑,加仓人民币债券的意愿相应增强。

这位交易员还表示:随着10月以来海外资本加仓人民币债券的力度持续上升,人民币汇率上涨正获得更强的动能,这将对人民币汇率和债券市场均带来正向助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