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浩荡扬子江日期:2小时前

《货币战争》是 2007 年 6 月宋鸿兵创作的一本关于金融的著作,书中主要讲述了自 1694 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 300 年间,国际金融市场中陆续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然而,这本书的可信度在学界和专业人士中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引发了对国际金融体系的讨论。然而,也有许多人对书中的观点和论据提出了质疑。

一些批评观点认为,这本书过于强调阴谋论和金融巨头的操纵力量,而忽视了更广泛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此外,书中的一些论据和数据也被指出存在不准确或夸大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领域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领域,不同的观点和理论都有其存在的空间。对于《货币战争》这本书,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观点的表达,但在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金融问题时,需要参考更多的权威资料和专业观点,以形成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回答者:陈思进日期:2017年10月01日·财经专栏作家 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资深顾问

在这本畅销书中,讲述了世界史中跨越两个世纪,互不关联的重大事件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因:犹太人罗斯柴尔德银行业家族王朝对货币发行的持久控制。

按照 《货币战争》 的描绘,似乎整个世界都在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所领导的国际银行家,即一小撮“黑暗金融势力”的肆意摆布之下。他们透过策划和资助暗杀、战争、经济萧条而获得巨大利润,通过废除金本位、债务挤压、操控石油供给和大量金融衍生产品,进一步掌握货币发行权,控制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命脉。他们在密室里做了某些秘密筹划,使了一个眼色,美国总统就会被刺杀,战争就会被发动,各种工商农牧业就会遭到“定向爆破”,美国和世界就会陷入大萧条;英法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甚至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这帮家伙幕后操纵的。

实际上,这个罗斯柴尔德家族虽曾在19世纪风光一时,由于坚持只在家族内部人员中传承,一直没有很好融入现代金融业;1865年就退出了美国市场,两次世界大战中又受重创,早已淡出了欧洲银行界的主流。目前主要在欧洲做并购重组业务,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估计资本总额不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和书中所渲染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这本书依据的是一些西方早已成为明日黄花,无人当真的过时传说,其中主线竟然直接基于沙俄和纳粹宣传品关于犹太人阴谋的无稽滥言。

本书大部分内容几乎原封不动地来取自The Unseen Head(作者A. Ralph Epperson) 和Conspiracy Encyclopedia:The Encyclopedia of Conspiracy Theories(Thom Burnett编)等阴谋稗史。即使在其发源地的西方,所有的阴谋论观点都只是猜测,没有任何实证依据。另外,一些读者指出该书许多内容其实抄自一套1995年记录片《金钱主人(The Money Masters)》,两者在目录、内容、情理推演上如出一辙. 但在书中却从未提及该纪录片。

该书让人们像读武侠小说那样看待金融的历史,用想象替代了事实,最多只能算一本玄幻金融读物吧。

回答者:齐俊杰看财经日期:2018年06月10日·财经专栏作家 投资人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就跟杨过用石头扔死蒙古大汗的可信度差不多吧

回答者:何殊我日期:2017年06月10日·专栏作家

这书刚上市的时候,翻过几次。觉得装帧就透着一股子地摊读物的味道。打开看看,文笔还算流畅,故事也有引人之处,大部分这种读物卖的就是夸张的观点和符合大众心理期待的故事。

开始没在意,因为每年都有无数的这类低劣出版物充斥市场。后来有在银行工作的同学,也大夸这本书,大意是观点值得称赞,论述也颇多精彩之处,银行不少人人手一册。好像还是银行内部推荐读物。

大骇之下,觉得事情很诡异了。一本靠东拼西凑的材料,利用民众潜意识里的猎奇心理和反欧美心理,再加上美国留学、金融专家的身份,无底线炒作,左右一下升斗小民的视线和思维也就罢了,竟然还让金融行业人员奉若圭臬,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打开这套书,里面对罗斯柴尔德家族充满阴谋论的描述,就足够吓人,50万亿美元财富,几百年来操纵欧洲历史……对民主制度没有认识并且常识匮乏的读者,在满足了猎奇心理后自然而然就会深信不疑。而对罗斯柴尔德家族神乎其神的描写,也让不少骗子多了一条途径,网传前两年就有外国老汉冒充罗家后人,在中国骗了个溜够,还成了清华大学座上宾,宋鸿兵先生,这里边也有你的功劳吧。

更可笑的还有宋鸿兵这段话,“《货币战争》一书,如果不是在中国出版,而是以英文或任何一种西方语言文字出版的话,恐怕早已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探知,并采取一切或软或硬的手段,进行拦截。……大约在1980年代,有若干美国作家曾经撰写过罗斯柴尔德家族史,但是这些著作都神秘地消失了,只有在极少数图书馆有收藏。而撰写这些家族史的作家,很多都死于非命。”作者当自己是谁啊,为人民代言的斗士吗?什么时候这种货色少了,可能社会就多了点希望了。

回答者:铁男说经济日期:2020年11月15日

《货币战争》原本就是一部金融武侠,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像古龙笔下的蜀中唐门,没人拿这些名字当真。但这部书的价值在于:他告诉我们在金融领域,必须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作为国策。

有一位经济学家说得好,货币战争如果算经济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应该算冶金类;

《货币战争》可读性可以得100分,把阴谋故事和浅白经济金融知识完美结合。

初读货币战争是在大二,有种小白青年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痴迷到了秉烛夜读的程度。刚巧,那时上的是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两相印证,货币战争适度演绎的世界经济金融史,作为成年人的金融启蒙读物是非常合格的(给未成年人看,可能会形成消极的世界观)。

《货币战争》可信度却只能得0分,看完货币战争久久不能平静,差点颠覆了我自小接受的唯物主义史观教育,也一直在思考书中所述是否真实,宋鸿兵是哪里的大神,为啥知道世界上这么多秘密。

这些年,有不少人对这本书不屑一顾,说懂金融的都看不上它,但曾有一位金融教授在课堂上为我们推荐过这本书。毕竟做学问是很枯燥的,货币战争把金融史讲得如此有趣,当做佐餐小菜还是合格的。

还有不少人把货币战争奉为圭臬,此类人可细分成两类,一类是小白,世界观不牢靠,阅历和知识不足,看了就信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相信对书中观点会一笑置之。另一类是懒人,缺乏独立的思考,货币战争把世界描述归纳的极端而简单,把主角光环给了一个家族。这样,写书的轻松,看书的也轻松。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的经济金融名词和世界史,让懒人们以为掌握了解释世界的钥匙和秘闻,突然从普通的人生中超凡出来,这种满足感是一切阴谋论的最大卖点。

我觉得对这本书的看法不能一味宣传好,也不能一味说他无知。

第一,这本书的效用确实激起了很多人对金融的认知,意识到货币的力量,资本的力量,这可以算是这本书最大的功能。

其次,这本书的确真真假假,用了很多小说的口吻,将一些事情扩大化,但并不是说没有这些事,战争是需要银行、货币系统进行金融支持的,不然你打个毛仗。

但是一件事可以客观说,也可以主观说,作为历史需要客观而辩证地陈述,但作为小说写主观点当然可以激起人们的胃口。因此对于里面的事情,比如银行家支持选举、为战争融资这些事情也许就是事实,但是作者很巧妙地换了一种角度,做成了因果关系。

我觉得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所发挥的作用不是书本本身,而是让国人明白在和平年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时刻刻在上演,而且很多国家几十年财富被洗劫,东南亚金融危机洗劫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亚洲金融危机洗劫了日本,韩国,最近一次洗劫了俄罗斯。

所以如果一味带着吹毛求疵的视角看待货币战争这本书完全是没什么水平的人才会这么做。毕竟这本书里述说的都是真实的案例,只不过加入过多人为论断,有点像三国演义,每个事件都是真实的,人物也是,可是却带有科幻色彩。

从宋鸿兵来说,他也没有看透世界的能力,没必要神话任何人,从泛亚事件可见一斑。

综上,将货币战争一书定位为通俗小说或金融启蒙读本更为恰当。真实的世界是运动而复杂的,用简化的模型去解释发现具体的问题本没有错,但学者有的是严谨和数学等工具,而小说家有的是想象和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