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知足常乐0724日期:06月11日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子弹外壳大多数用铁做?

答:我国的子弹不是用铁做的,是用钢做的。在钢的外壳表面上镀了一层很薄的铜(俗称铜覆钢工艺)。

子弹壳的作用是装有火药,枪扳机扣动后,撞针撞击子弹尾部,子弹壳一点点发射药燃烧,短时间挤压产生高温,点燃火药,火药产生巨大能量瞬间将子弹壳头上的子弹挤压飞出去,子弹壳在发射完后自动退出枪体。

制造子弹的材料既要耐高温,又要抗高压,还得有非常高的延展性,要不然子弹使用时会卡壳,或者子弹退壳困难。

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我国的地下军工厂都是用黄铜制造子弹的。因为那个时期黄铜是一种完美符合条件的东西。因为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铜的含量成分大多数为62%~75%),并且它的冶炼温度只要970℃。这种弹壳在保证火药不能受潮即可。

子弹属于军队的刚需产品,和平年代的现在我国,平时用于训练的子弹数量庞大。我国士兵手中的步枪、机枪、手枪和冲锋枪一直都使用钢质外壳,一部分原因是出于节省军费的考虑,另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我国铜矿储量低,铜矿只有占比4%,都分布丘陵、山区或高原地带,开采难度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工业生产需求,每一年都需要花费巨资进口外国的铜矿石来提炼黄铜,对外依程度很高。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一些敌对国家可能对我国的铜矿石掐脖子,后果将十分严重,这是我国国家绝对不能接受的。

知足常乐2023.6.11日于上海

回答者:轻兵器爱好者日期:2018年03月27日

其实不止是我国,还有俄罗斯,东欧大量的社会主义国家或者是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使用的都是铁壳弹,主要的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便宜,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可以用来制造大量的线路板或者是用来制造火炮的弹壳,而将其浪费在如同泼水的单兵子弹上面着实有些不值当,并且由于在冷战时期,的民兵战略思想,我国以及其他的大量社会主义国家都制造了大量的弹药储备,在还没有改革开放的当时,我国的铜,只能依靠自己本国的铜矿储备,而我国又向来是缺铜的国家,所以选择钢壳则成为了我国一条最适合的道路。当时由于技术限制,我国的许多弹药都采用的是钢壳覆铜,这样的话可以利用覆盖的铜,减少枪膛磨损,增加子弹的顺滑程度,从而方便抽壳。于是经过当年的技术,现代我军已经有成熟的钢壳制造技术了并且也有了大量较为先进的耐热涂层,自然的就继续沿用这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我国战争时期的铜需求。

并且由于涂层与钢壳还有密封口的使用,大部分我国的子弹都可以较好的长时间储存,而不会受潮或者影响子弹质量。曾经有一个朋友就在美国买到过一盒北方工业的子弹,要知道,美国在28年前就禁止了我国的轻武器向美国进口,那么这盒子弹的生产时间很有可能在八十年代甚至更早。试了几发并没有哑火的现象发生。这也侧面说明了这些子弹还是比较容易储存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精彩轻武器文化。

回答者:利刃号日期:2018年03月23日·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自定装式子弹诞生以来,子弹的弹壳材料就一直是铜,期间也有诸如铝和铁等金属试图取代较昂贵的铜,但直到现在,大部分子弹壳都还是铜制造的。用铜造弹壳主要是子弹发射时的内弹道过程决定的。当子弹在弹膛内激发后,火药迅速燃烧产生气体,把弹头推出弹壳并进入线膛,开始加速。这里有一些细节,子弹壳和弹膛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存在,如果没有,不但推弹费力,而且抽壳时因为弹壳被膛压压的直径有所增加,会和弹膛锲紧导致抽壳困难(早期自动武器都必须提前给子弹润滑就是因为没有这个间隙导致的弹壳锲紧)。

这个间隙还有另一个作用,在子弹激发火药燃烧的最开始时,因为有间隙,气压会首先使弹壳口部扩张,与弹膛贴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防止火药燃气从后面泄露,影响枪械性能。从这两个过程看,因为工作中弹壳会出现变形,弹壳最好使用高延展性的金属制造,同时强度也得足够,最符合这些要求的就是铜了,所以大部分子弹壳选择了铜。而且在大规模生产中,铜的良好延展性可以方便的进行大规模冲压生产,生产成本也低。

那为啥中国非要用钢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中国的铜太贵了,只能用钢。因为钢延展性低和硬度大,中国在研究钢弹壳的路上磕磕绊绊,花了几十年和大量资金才设计出性能良好的钢壳子弹。其实中国的钢弹壳不是纯钢,它们的外表通常镀有一层厚铜或涂一层厚漆,是为“覆铜钢”和“覆漆钢”,这样做的原因也是因为纯钢实在是难以使用,不得不用这样的结构保证性能,不过这也达到了减少成本的目的。未来的弹壳发展方向是铝和塑料这样的新材料,美国民间已经有铝弹壳的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出售,美军的塑料弹壳研发也在路上,当它们解决各种问题之后,铜大概就会退居二线了。

回答者:浩荡扬子江日期:2018年03月24日

我们看到的子弹都是金灿灿的,个个土豪金十分惹眼, 其实我们国家的子弹外壳是用钢做的,不能用铁,铁会生锈的,生锈的子弹是要报废的。子弹的外壳最合适的材料是铜,铜比钢软延展性能好,在枪膛内可以适度变形,能防止火药气体的外泄,使弹头获得最大的动能。所以我国的子弹壳外面都镀了层铜,显得十分土豪。

这个土豪是假土豪铜下面就是白色的钢了。记得小时候喜欢淘气,玩的也出奇,黄橙橙的子弹壳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个个手里都有几枚,因为班里有几个是部队大院的孩子,常常能搞到子弹壳,和他们搞好关系就会送你几枚,我见过最大的弹壳应该是12.7毫米的高射机枪的子弹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子弹壳在我们手里也玩出了花样,我们常常找个子弹头封在弹壳里,弹壳里再放点火柴头上刮下来的火药,往地上摔,让子弹头砸到火药听个响。做这种自制甩炮,最大的难度是要在弹壳上锯开个口,好往里面放药,用锯条锯要个把小时,小朋友为了玩真是花了功夫,从锯开的茬口就可以看到,薄薄的一层铜下面就是钢了。

中国子弹壳为什么不用全铜,而用高硬度的钢,因为我们中国的铜矿较少,铜的储量较低,不得已用钢,不像西方国家,铜资源丰富,可以土豪一把,选择全铜弹壳。

回答者:兔哥哨位日期:2018年04月09日

谢谢邀请,在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本人需纠正两点,1,首先子弹的外壳是钢质的,不是铁质。2,子弹由弹头和弹壳两大部分组成,这里讲的一定是弹壳,而不应是弹头,因为弹头并非一种物质组成,下面将详细说明。下面我正式回答,子弹由弹壳和弹头两大部分组成,弹壳用于装药,发射弹头用,弹壳有底部的起爆药(子弹底火),和弹壳内的发射药组成。

其射击原理,机针尖撞击子弹底火,使起爆药发火,火焰通过导火孔(两到四个)引燃发射药(弹壳内主装药),在火焰气体压力的作用下使弹头脱离弹壳,沿枪管膛线加速旋转前进直至脱离枪口。那么弹壳为什么有铜质和铁质(钢),首先子弹在发明初期都是铜质,因为铜质的硬度高,能抗发射药产生的气压。柔韧性好,易加工制造。所以铜长时间是子弹的主要用料。由于铜是我国重要的制造资源,用途广泛,而我国又是缺铜资源的国家,为了节省铜资源,也为了战时防止因进口铜受制于人,从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研发装备了钢质弹壳,替代铜质,钢质弹壳外表上绿色或类似褐色的颜色。
子弹的弹头,弹头由钢质核心,铅质被帽(钢柱核心和被甲之间添充体),被甲(弹头外壳)组成,钢质核为下圆柱形上平面圆锥体,被甲为铜质(前期),铜覆钢(八十年代初期装备)钢质,铝质。被甲和钢质核心之间由铅质充添。采用钢质即能满足作战需要,同时也节省了宝贵的铜资源,最重要的是有效防止了战时受制于人的困境。同时也说明我国军工人的聪明才智,和科技的进步。至于头条好友讲的钢质子弹易卡壳,断裂,退壳易拉断等等,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不存在。本人81年入伍,机枪,步枪,冲锋枪全干过,大概从84年我们打的全是绿皮弹(钢质),特别是参战前一年备训时,子弹没少打,都打腻了。八十年代应该是这种子弹的前期装备时间,有实验的性质,真的没毛病。无论普通弹,曳光弹,穿甲燃烧,穿甲爆炸燃烧等等都很好用,不会出现友友们担心的战场上使战士送命的问题。(87--88年我参加两山轮战。)没有听说过因子弹如何的情况。其实军工装备是很严谨的,100%的淘汰率。一颗子弹有问题,这个批次全部销毁。以上是我结合自己使用情况的看法,不妥之处望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