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总理,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已经抵达北京,得到了中方的最高规格礼遇,我方领导人在钓鱼台国宾馆与他会见,一谈就是50分钟。

会面期间,中方对李显龙过去担任新加坡总理期间的作为给出积极评价,顺带回顾了李显龙去年3月的访华行程,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中国-新加坡关系提升为前瞻性伙伴关系,也算是为新加坡第四代领导班子指明了中新关系发展的战略方向。

和中方领导人详谈50分钟,中方的言外之意,李显龙当场心领神会

【李显龙在北京与中方领导人会谈】

这段时间,黄循财政府与中国打交道,基本也是紧扣“前瞻性伙伴关系”这个主题展开。

如今李显龙卸任后首次访问中国,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新加坡与中国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确保新加坡对华政策的延续性。

也可以这么理解,中新关系如今的发展态势,是李显龙在总理任期内留下的重要政治遗产,何况他现在只是退而不休,按照新加坡政坛的惯例,在卸下总理一职后,开始担任国务资政,扮演起顾问的角色,在内阁中排名略低于副总理。

只不过以李显龙在新加坡的影响力,又绝不止顾问那么简单。毕竟现在的第四代领导人黄循财,可以说是李显龙一手提拔上来的,一路做到财政部长兼副总理,长期走在中新合作中的第一线,最后被李显龙选为自己的“接班人”。

和中方领导人详谈50分钟,中方的言外之意,李显龙当场心领神会

【黄循财可以说是被李显龙一手提拔上来的】

另外,从去年访问中国归来后,李显龙就开始为交权做准备了。如今以黄循财为首的新加坡第四代领导班子,基本是李显龙留下来的班底。这就决定了,如今新加坡的内政外交格局,都是沿着李显龙当初规划好的路线在走,尤其是新加坡的对华外交政策。

也正因为如此,即便李显龙卸任,他也要利用好自己的影响力,继续在新加坡的外交战略中发挥余热。

比如说李显龙这次以国务资政身份访问中国,外长维文全程陪同,一待就是六天之久,还花费了大量篇幅,回顾了新加坡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并对两国合作的前景表达了乐观态度,强调自己对新加坡第四代领导团队扩大对华关系“很有信心”。

李显龙似乎是在告诉中国,新加坡后续的对华政策,已经被自己安排得妥妥当当。

和中方领导人详谈50分钟,中方的言外之意,李显龙当场心领神会

【新加坡乐见中美过去这段时间保持沟通】

根据新加坡那边的通报,在与中方领导人会谈期间,李显龙除了被形容为“资深政治家”,还得到了“老朋友、好朋友”的称谓。

而在双方就国际局势进行交谈时,中方提及,在风险和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中国与新加坡可以合作践行多边主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重点还是抵制集团对立,避免分裂对抗。

虽然没有具体点名,这句话指向的对象再明确不过,李显龙那边也很快读懂了中方的言外之意,当场心领神会地表示,如今国际形势复杂,各国都应该以长远眼光坚持多边主义,团结应对风险挑战。

我方外交部在通告最后提及,双方另就中美关系、地区形势交换意见。有必要指出,这两个议题彼此之间是高度关联的,中美互动态势一旦出现波折,亚太安全格局就容易动荡,那新加坡的外部环境就不安稳。

和中方领导人详谈50分钟,中方的言外之意,李显龙当场心领神会

【黄循财去年底访华,带的都是第四代领导团队的骨干】

李显龙在新加坡掌权长达二十年,多次就中美关系表态,话里话外,都是希望新加坡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只不过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却不是新加坡能够干涉的,就算想当个“和事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从李显龙过往的表态,我们不难看出,新加坡希望中美不管在什么形势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沟通渠道,这其实也是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普遍想法。

还是那句话,对这些国家来讲,中美有沟通总比没沟通强,哪怕只是外交上的形式主义,甚至是为了沟通而沟通,对它们来讲,作为地缘政治上的“安慰剂”也足够了,这样自己受到“选边站”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和中方领导人详谈50分钟,中方的言外之意,李显龙当场心领神会

【李显龙对中新关系前景持乐观态度,称自己对黄循财团队有信心】

只不过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中美互动现在最大的忌讳,恰恰就是为了沟通而沟通,因为这缺乏实质意义,阻碍互信机制的建立,也就更加谈不上让两国正视分歧,管控冲突了。

说白了,美方那种“为了沟通而沟通的心态”,只会让中美对话“事倍功半”,甚至是浪费彼此的时间。更何况美国因为其对华战略需要,一时半会都不会改变这种做法。

也许对其他国家来讲,中美保持互动,是它们乐见的积极信号,但从我们的立场出发,中美沟通如果不能转化为更大的成果,而是流于形式,那就没有任何意义。而随着时间推移,地区国家,包括新加坡在内,都会逐渐理解中方的用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