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过去几个月开始重建高层对话渠道,这被广泛视为双方管控分歧,避免竞争滑向冲突的努力。美国学者认为,尽管重建对话是正面的进展,但如果双方没有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两个大国避免冲突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中评社报道,美国智库昆西研究所4日以“美中冲突是否不可避免?”为题举行线上辩论会,辩论双方是昆西研究所研究员文哲凯(Jake Werner)和企业研究所非常驻高级研究员贝克利(Michael Beckley)。
两人虽然是辩论,但对两国避免冲突的前景不表乐观却是一致的,只不过两人主张的避免冲突的路径不同。
文哲凯表示,过去几个月中美重开外交是极其正面的发展,降低了紧张温度,产生了处理问题的空间。但是目前双方面临的困难是,在没有实质性改变驱动冲突的深层次问题下,实质性的外交能否延续?如果双方不能找到方式改变推动两国走向冲突的格局,则冲突背后的驱动力量还会滋长。
文哲凯指出,美方更多地将所有与中国有关的东西都定义为国家安全关切,中方也越来越倾向于这么做。这种轨迹走得越远,两国关系就越难转圜。
文哲凯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对两国刚开始重建对话就能避免冲突产生乐观情绪是错误的,因为内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处理。他认为,美中之间的问题与全球体系结构的破裂有关。全球体系变得更加零和,涉及全球权力的分配、经济成长的分配等。除非美中两国能就此展开合作,否则驱动冲突的力量不会改变。
贝克利称,美中之间有根本不同的世界观,这种“持久的对手”关系将持续数十年。双方冲突性的利益难以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因为这是由双方都历史、地理、政治体系决定的。双方非常难以做出“可信承诺”,即难以在不担心被对方利用的情况下做出重大让步。
文哲凯认为,发现道路迈向美中建设性的关系的希望犹存。事实上,双方在乌克兰、台湾等安全问题上存在自我克制甚至合作的空间,在全球发展、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更可以合作,以化解零和对立的冲动。
文哲凯指出,拜登政府对华手法过于偏重威慑和排除中国,给中方传达的讯息似乎是在美国想要创造的全球体系中没有中国的未来。比如拜登政府在关键技术上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华施加的封锁,让中方觉得,美国决定在全球经济竞争和增长方面想让中国永远处于从属地位,美国不会容忍中国的成功。这种排除性的政策与建设性的关系是不相符的。
文哲凯表示,华盛顿的任何对华敌对行动都被叫作竞争,这具有误导性。健康的竞争不是基于排他性的倡议。中国能接受竞争性的框架,但不接受排他性的框架。如果中国也走向这条道路,则世界势必出现地缘政治集团对立,真的就会陷入冷战之中。好在现在还有机会,避免这种状况发生。

中美两国过去几个月开始重建高层对话渠道,这被广泛视为双方管控分歧,避免竞争滑向冲突的努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