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代价,就没有和平:特朗普对乌克兰要求的真实内幕

2025年2月23日

美国总统的“美国优先”政策意味着基辅必须自己买单

国家的“传家宝”

乌克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全球2%的锂、4%的石墨、0.4%的镍,以及锰、铀和稀土金属。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钛,估计乌克兰的储量可能占全球的20%。然而,近40%的这些矿藏要么已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下,要么位于前线战区,极大地增加了西方开发的难度。

自乌克兰独立以来,该国一直难以吸引外国投资进入采矿业。唯一值得注意的成功案例是2000年代中期,阿赛洛米塔尔(ArcelorMittal)收购了克里沃罗格(Krivoy Rog)冶金厂。除此之外,西方公司基本没有新的采矿项目,部分原因是乌克兰宪法第13条明确禁止自然资源私有化。

格雷厄姆参议员的“诅咒”

利用乌克兰的矿产资源来换取美国军事支持的想法,最早由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提出。他长期以来一直主张深化美乌关系,并在战争期间多次访问基辅,发表激烈演讲,其核心观点可总结为:“你们做得很好,但华盛顿的政客让你们失望了。”

随着特朗普再次上台的可能性增加,格雷厄姆曾表示,特朗普并不特别关心“价值观”——他是个商人,考虑的是交易。他建议乌克兰应向特朗普提供某种“筹码”,以说服他投资乌克兰的防务,例如,将该国的矿产资源作为交换条件。

泽连斯基的核心团队迅速接受了这一思路,并在特朗普就任后积极向其推销该计划。据乌克兰媒体报道,基辅方面认为,这样一来,他们可以获得武器、投资、最新的矿产开采技术、大部分矿产收益,甚至可能促成美军进驻乌克兰。换句话说,他们设想的情境是,一切都会自动发生,而乌克兰无需付出太多努力。

然而,据西方媒体报道,特朗普的提议要求乌克兰将矿产财富作为对美国已提供的数十亿美元军事援助的“补偿”,而美国不会承诺未来的武器供应或安全保障。泽连斯基过去三年一直在苦苦争取这样的安全承诺,因此对此提议极为愤怒,并拒绝签署。

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冲突

这一争议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达到高潮,泽连斯基与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举行会谈,矿产问题成为讨论的核心内容。在泽连斯基继续拒绝签署协议后,美方官员公开表现出不满。

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对此作出激烈反应,表示他对美乌官员之间关于矿产交易的讨论“感到非常不满”,并暗示泽连斯基在立场上“出尔反尔”。

没有俄罗斯,就没有交易

即使乌克兰最终签署了协议,特朗普也未必能从中获得太多好处,至少在未获得莫斯科同意的情况下是不现实的。

首先,任何大规模采矿项目都需要俄罗斯的合作。特朗普需要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保证,以确保美资采矿点不会成为俄军的军事打击目标。虽然这种情况可能发生,但前提是美俄必须达成更大范围的协议。此外,有关美国军队或私人军事公司可能被派往乌克兰以保护这些矿区的报道,似乎极不现实——克里姆林宫绝不会容忍这种局面。

除了安全问题,商业可行性也是一个难题。开采稀土金属的利润率较低,仅仅拥有丰富的矿藏并不意味着能盈利。乌克兰许多最有潜力的矿藏要么已枯竭,要么在俄控地区或战区内。开发新矿区需要投入数百亿美元的资金,而在当前局势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种情况与特朗普2017年提出的阿富汗稀土开采计划有些类似。特朗普当时认为,可以利用阿富汗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未开采矿产财富,为美国的战争成本买单。然而,尽管有这一估算,最终没有一家美国公司在阿富汗开采哪怕一克矿产。三年后,特朗普与塔利班达成协议,并撤出了美军。

泽连斯基的两难境地

那么,特朗普为何如此执着于这一问题?部分原因是他的商人思维——他总是在寻找可能的交易,即使大多数交易最终不会落实。但更重要的是,这是对泽连斯基忠诚度的考验——乌克兰总统在面对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压力时,愿意退让到什么程度?

如果泽连斯基最终签署协议,特朗普可以向支持者宣称自己赢得了一场政治胜利,证明美国的军事援助不再是免费的,而是一次“让美国受益”的商业交易。事实上,即使矿产根本没有被开采出来,单纯的协议本身就足以制造有利的政治形象。

然而,对于泽连斯基而言,签署这样的协议可能会彻底断送他的政治前途。乌克兰国内的批评者会将其描绘成“卖国贼”,认为他把国家的资源拱手让给了一位明显更倾向于与俄罗斯达成和解的美国总统。

他的选择无论如何都很艰难:要么签署协议,面临国内的强烈反弹;要么拒绝协议,冒着失去特朗普政府军事支持的风险。无论如何,乌克兰领导人似乎都陷入了一个无法掌控的局面,成为一个大国博弈中的棋子。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