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大家好,相信很多人对97年观音显灵真实事件_观音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97年观音显灵真实事件_观音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观世音菩萨?

全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菩萨”,因为 菩萨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难众生。后来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观音来源于印度佛教。观音,又名 ,意思就是世间一切遇难众生只要发声呼救, 就会及时观其音声而前来相救。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有一种说法,说“观音”谐音“官印”,希望男孩子长大后可以当上大官。

扩展资料

,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达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境地。

佛教认为,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受外境例如赞叹或诽谤所动,所以生起烦恼并促成恶业,从而受轮转生死的苦报。

而观察分析世间音声的虚妄不实,能不受所动,达到“如如不动”大解脱境。

《楞严经》中, 菩萨自述了得名的原因,他说自己正是因为达到了“ ”的修行境界,被当时的如来所赞叹并赐名“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菩萨

返回目录

观音是什么意思

菩萨(梵文:,Avalokiteśvara), 来自于竺法护与其 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 其 聂道真改为“ ”。 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 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经上说, 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 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 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 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 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 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 ”。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 菩萨应化的道场

扩展资料:

典载的道场:

一,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

1, 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辅弼,所以他的根本道场,是西方极乐世界。《 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说, 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位居补处的大菩萨; 《悲华经》说, 菩萨在阿弥陀佛入灭后继承佛位;

2、《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 受记经》等也说, 菩萨常住极乐世界,师承并辅助阿弥陀佛。《观无量寿经》说,观音菩萨宝冠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和 菩萨等诸圣众共同迎接众生到极乐世界。

二,南印度普陀山:

1,补怛洛伽山。梵文:Potalaka,又译布怛落迦山、普陀洛迦山,简称为普陀山,义净译名海岛山,或小白华山,又名光明山。在此娑婆世界,南印度海边普陀落伽山,是 菩萨的古道场,《华严经》说,光明山(Potalaka)有菩萨叫 。

2,《华严经探玄记》说,光明山在南印度南边,山上的花草树木常有光明,是 菩萨大悲光明的示现。 《千手经》提到释迦牟尼佛曾在补陀落山,而此地是 菩萨道场。 《大唐西域记》说,观自在菩萨居住在环境危险的布呾洛迦山(Potalaka),而有人不顾危险前往求见菩萨。

三,传说的道场

浙江定海的普陀山,海天佛国 普陀山, 本名梅岑,受《华严经》补怛洛迦的影响,改名为“普陀山”。古时我国与日本、高丽、新罗等诸国来往,多以为此岛为转站等候风信扬帆。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来华求法的日本僧人慧锷,在五台山请到一尊观音像,想带回日本供养。

慧锷从四明(浙江宁波境内)出海,当船经过舟山群岛时,被狂风恶浪阻住了归程,传说当时的海面伸出了许多铁莲华,船不能前航,被迫将圣像留在岛上结庐供奉。[27-28] 菩萨与此岛有缘,朝拜的人日渐多了起来,终更名为普陀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现在的普陀山与洛迦山,是属于舟山群岛的两个小岛。普陀山的面积为11.82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其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最高点为佛顶山白华顶,海拔288.2米。现存有三十多座寺院散布于全岛各处,其中以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为三大寺,其余尚有梵音洞、紫竹林、福泉庵、梅福庵、杨枝庵、大乘庵、广福庵、圆通庵、海澄庵、祥慧庵等较为知名。

普陀宫: 的“普陀宫”(即布达拉宫),也被视为观音化身处。布达拉之得名,同普陀山得名一样,由梵文的补怛洛迦而来。

菩萨,并不说有固定道场。佛典说 菩萨往劫中久已成佛。虽安住常寂光土,而以大悲垂形实报土和方便土;虽常侍阿弥陀佛,而在十方界普现色身广行救度(同居三土)。 菩萨为令众生投诚有地而示迹普陀,并非只在普陀不在他处,而是“无刹不现身”。

《普门品》宣说, 菩萨普随一切众生根性施行解救,而不独立一门。“普门”即普遍通达,法力广大无边。若菩萨只在南海,则不称为普门。印光 认为, 菩萨的普门救度,犹如一月投影万川,即使是一勺乃至一滴水,也皆现全月。但如果水昏暗波动,月影便不能分明。众生的心如水,如果心不志诚,便难蒙救护。

菩萨能闻声救苦,到处行慈运悲,以此大悲行愿而救度众生,广做佛事。 菩萨的大智大悲、大愿大力,即是他成就佛道之所,所以 菩萨乃是大悲为道场。太虚 说:“清净为心皆补怛(即普陀),慈悲济物即观音。”

哪里有虔诚的观音信仰,哪里有菩萨的广大慈悲,哪里就是观音道场。佛法认为,以无住为本,方可建立一切法。法无处不在, 菩萨以无所住而行大悲救度众生。其大智大悲,并没有住普陀和不住普陀的区别, 菩萨是无所住且无所不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