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你信吗?都是形容词。
斯巴达(Σπάρτης)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斯巴达属于希腊文明,位于雅典的南部。和雅典并列古风时代的两大霸主之一。最出名的就是他全民皆兵的城邦体制,一切都是为了战争服务。
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90年,强大的波斯军两次远征希腊,均遭失败,但并未就此罢休。新即位的国王薛西斯一世继承先王的遗志,积极扩军备战,准备更大规模的远征。希腊人为抗击波斯再次入侵,于公元前481年结成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有30多个城邦参加的军事同盟,推举拥有强大陆军的斯巴达为盟主,组建希腊联军,准备迎敌。
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为此,他精心准备了4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在这个战役发生之前,波斯遣派了使者团进入希腊,劝说各个城邦放弃抵抗,臣服波斯帝国。波斯的使者代表甚至无耻地声称“我们只需要你们的水和土地”。希腊城邦都没有屈服,雅典直接把波斯使者扔进了深坑,而斯巴达则把前来的使者扔进了一口大井,说井里有的是水和土,并且嘲讽地建议井底的波斯使者尝试自力更生,挖条通道解救自己。
此后,薛西斯再次派出外交使节说服其他希腊城邦,但是却不敢派人前往雅典和斯巴达。而希腊的城邦却在这两个最强大的城邦领导下团结起来,公元前481年所有的城邦在科林斯召开了联盟大会,组成了希腊城邦联盟,使得在面对强敌之时可以统一分配各城邦军事力量,依照需要派遣到各个战略要点。希罗多德称这个暂时的军事同盟为“λληνε”,意即“宣誓的希腊人”。雅典和斯巴达是这个联盟的领袖,但是所有军事行动必须由所有城邦商讨后决定。而历史上这个同盟的内部机制很少有记载,大约有70个城邦派出了代表参加了这个战时同盟。
经过慎密的研究考虑,同盟发现最好的可以阻击波斯大军的地点是温泉关,应该派遣陆军重点防守,并且派出一支舰队前往阿特米松海岬(因为薛西斯的军队主要依靠来自海上的补给),否则薛西斯的舰队就可以越过马利亚科斯海湾从侧翼包围希腊军队。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乔治·格罗特指出“希腊海军对北部海峡的控制非常重要,必不可少,因为这样可以防止波斯军队从温泉关守军的背后利用舰队进行登陆”。
在卡尼亚节期间,根据斯巴达的法律,任何军事行动必须停止。在上一次的马拉松战役中,斯巴达军队就因为这个节日的缘故而姗姗来迟,当他们到达马拉松战场时,雅典人早已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这一次斯巴达的元老们决定破例派出由斯巴达两个国王中的列奥尼达率领一支精锐部队提前赶赴温泉关。希罗多德写道:“列奥尼达率领的这支短小精悍的军队希望用他们的精神鼓舞整个同盟,尽管所有的希腊人都在卡尼亚节的戒律中以及接下来的奥林匹克节日中无法出兵,但是他们同样不愿意看见温泉关很快落入波斯人手中,因此同盟同意了预先派出一支小规模军队前往温泉关驻防。”
作为这支先遣部队的统帅,斯巴达的列奥尼达国王广受尊敬。希罗多德写道:列奥尼达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出征是一次必死的行为,他统领的这支部队数量微小,根本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他从军队中挑选了那些已经育有儿子的精锐战士,将他们编入出征队伍。普鲁塔克在他的《斯巴达妇女的话语》一书中,提到出征前当列奥尼达的妻子Gorgo鼓励完她的丈夫,最后问到还有什么嘱咐时,列奥尼达简单地回答道:“嫁个好人,养群好孩子。”
至于斯巴达来了多少人,可以看下面的双方军队对比。
双方军队对比
波斯军队方面:包括波斯人在内的各个仆从国军队共计20-50万人。
波斯帝国方面参加这次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有穿着五光十色的长褂和鳞状护身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米底亚人;有头戴铜盔、手持亚麻盾牌和木棍的亚述人;有用弓箭和斧头作为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剌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的武器是棕榈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和镶羚羊狐狸皮;身穿鲜艳的红斗篷,手拿标枪和盾的色雷斯人;还有帽盔上装饰牛耳、手执皮盾和短矛的高加索各族士兵。波斯军队的人员这样庞杂,武器装备又是这样五花八门,使得这支大军很像一次各族军队和军备的大展览。
希腊军队方面:总计约7000人
299名斯巴达皇家卫队战士,另说还有其他900名斯巴达人,可能是一般的斯巴达战士,甚至是斯巴达“黑劳士”(黑劳士是指被斯巴达人征服的拉哥尼亚和美塞尼亚地区原有居民沦为奴隶者,曾经多次发动起义。),
500名曼提尼亚城邦战士。
500名特吉亚城邦战士。
400名科林斯城邦战士。
1120名阿卡狄亚战士。
200名菲琉斯城邦战士。
80名迈锡尼城邦战士。
以上一共来自伯罗奔尼撒的战士共计约3100(或4000)人,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指挥出征。
再加上伯罗奔尼撒半岛之外的其他希腊城邦联军,计有:
700名赛斯比城邦战士。
400名底比斯城邦战士。
1000名佛西斯城邦战士。
全员出动的奥普蒂恩-罗克里斯城邦战士,人数不详。
在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了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长达三天,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当地的居民背叛希腊阵营,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希腊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与700名底比斯志愿军垫后。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垫后的志愿军全军覆灭,但成功阻慢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所统率的大军前进,结果最后希腊战胜了波斯,斯巴达人应记一功。
长期以来,温泉关之战一直是西方历史文学中长久不衰的主题之一,这个悲壮的故事被书写成多种文字,以诗歌、传记、谚语的方式流传下来。人们赞美和歌颂这些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希腊英雄。他们的事迹作为一种精神通过人们的记载永世长存。
主要的叙述温泉关战役的书有:
Green, Peter (1996). The Greco-Persian Wars. (《希波战争》),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radford, Ernle (2004). Thermopylae: The Battle for the West. Da Capo Press.
Cartledge, Paul (2006). Thermopylae: The Battl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Woodstock, New York: The Overlook Press.
Morris, Ian Macgregor (2000). "'To Make a New Thermopylae': Hellenism, Greek Liberation, and the Battle of Thermopylae". Greece & Rome.
后来我们熟知的《斯巴达三百勇士》也被搬上了荧屏。
关于温泉关战役,其实了解过温泉关地形和中西方军事史之后就会知道,斯巴达并没有欧洲人一直吹虚的那么神。
首先斯巴达战士的数字是无误的,三百人已经是斯巴达内部的可以动用的全部精锐了,除此之外还有同样来自希腊城邦联盟的大约七千名士兵,也就是实际战力对比是七千左右希腊联军对30万波斯军队。
但实际上波斯真的能投入三十万人?
首先不谈波斯的国情和国力,是否足以支撑三十万大军的远征,单是这三十万人,真的能全部投入温泉关战场?
温泉关的地形背山面海,地势极其狭隘,其真正关口的宽度仅有一百八十米。
没错,一百八十米!一百八十米宽度的战场投入波斯的三十万大军?波斯人全都是蚂蚁吗?
这个一百八十米还是现在的数据,在当时温泉关关口更加狭窄,甚至有些记载中称其无法容纳两辆波斯战车并排通过!
我们都知道,在攻防战中,真正的战场是由防守方决定的,温泉关的地势注定了,波斯人一次性能够出动的兵力,只能与希腊守军相等,也就是说,这只是希腊联军在和等数量的波斯军连续作战,然后持续胜利而已。所谓的波斯30万大军,在温泉关战役里和三万,甚至三千人所发挥的意义基本相同,根本没有实际作用!
然后回顾整个温泉关战役,打了多久?三天!回想一下中国的几个著名的防守战,你就会发现温泉关战役其实是完全被吹嘘出来的神话!
1. 三国时期合肥之战
这一战中孙权发动十万大军进攻张辽驻守的合肥要塞,张辽的守军是七千二百人人,与温泉关战役中希腊联军基本相等,而我们已经推论出波斯三十万大军并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孙权十万军队和波斯三十万军队基本可以划等号,更甚者,合肥要塞的地形远比温泉关开阔,孙权可以投入的兵力远远超过薛西斯。
结果呢?
张辽不但以奇袭大破孙权锐气,还连续坚守十余日,直到孙权军中士气衰退,瘟疫出现,不得不退兵,而张辽还能立刻发动反扑,险些生擒孙权,重伤孙权军数员大将,其中包括甘宁,凌统,吕蒙等名将,东吴大将陈武阵亡。
照这么说,张辽岂不是远胜于列奥尼达的强悍将领?魏兵岂不是比斯巴达人还精锐?
2. 东汉乌孙国之战
也就是著名的“十三壮士归玉门”事件,这件事是汉朝的史诗,不可不读,不了解的人极其推荐去看一看这段历史。
东汉将领耿恭驻守乌孙国,其全部兵力合击数千人,而且分别驻扎在许多屯所与城池中,每处仅仅数百人。
公元75年,匈奴发动数万骑兵袭击乌孙国,耿恭在正面交战不利的情况下,辗转在乌孙国内的各个城池中分别据守,最后几千人鬼所在疏勒城内对抗匈奴。
我们都知道,乌孙国地处现在的新疆甘肃一代,地形是大片的平原荒漠,防御条件要远远低于险峻的温泉关,可耿恭就是凭借几千人死守疏勒城长达半年,最后全军仅剩下数十人,依然没有让匈奴攻破城池,直到援军赶到时,疏勒城内仅剩下汉兵26人,三月后回到玉门关时,仅剩13人。
几乎无险可守的地方,汉军能面对十倍之敌死守半年,最后仅剩26人都没让对方破城,岂不是比斯巴达强几百倍?
3. 陈庆之洛阳之战
陈庆之,我们都知道,其前半生的战绩水分颇多,几乎都不足为信,但仅凭洛阳一战,就能让陈庆之晋身名将之列。
陈庆之一路北伐直到攻破洛阳,北魏朝廷都未能及时做出反应,所派出支援的军队仅仅五千人,还在虎牢关前被陈庆之歼灭(南史中所谓的七千破三十万就是这一战,能把五千吹成三十万也只有南史这种特定时间的史书才做的出来),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尔朱荣的主力部队正在北方平乱,并没能来得及对付陈庆之。而当尔朱荣回来时,其全军已经吸纳了大量叛军,打到三十万的规模,而陈庆之全军,加上新募的兵力合击都不到一万人,此时陈庆之驻守中郎城,与尔朱荣在中郎城下交战,同样大战三日,尔朱荣没能攻破中郎城,最后选择奇袭洛阳击破陈庆之的后路,最终将陈庆之全军逼入山中,被山淹没。
我在这里仅仅举几个战例,不难看出,每一个战例的惊现程度都不下于温泉关之战,而每一个战例中防守方的指挥官表现都好于列奥尼达,最后的结果也都远比温泉关战役最终战败,雅典联军逃走六千余人,剩下的全军覆没这一结局要好。
那么分析一下温泉关战役,希腊联军最终战败的原因。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人心不齐。希腊联盟内各城邦都有很严重的矛盾,包括温泉关战役最后和波斯人死磕到底的斯巴达和底比斯,最后就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而底比斯圣军最终以三百对三百击溃了斯巴达精锐,最后温泉关被包围之时,列奥尼达同意除了斯巴达之外的全部城邦军离开,而最后竟然只有底比斯与斯巴达站在一起死磕到底,不得不说希腊联军内部的人心极其散乱。而且人心散了不仅仅是指军队,民心同样,温泉关战役最后战败是因为本地居民向波斯人告密,然而我们看我刚才提到的几场战争,根本没有人进行告密,这就提及了中国战争的一个重要的战术思想“坚壁清野”,疏散甚至控制住战场附近的居民,将可能对敌军有利的物资抢先收集,没办法存放的就摧毁,而希腊人完全不存在这种战术思想,最后导致了本地人告密,以至于战争失败。
第二点,就是希腊军队,特别是斯巴达军队,并没有吹嘘出来的那么勇猛,在大型战役中,士兵精锐的个人素质对于战争的决定程度极小,除非是大规模的精锐武装,比如全盛期的魏武卒,达到五万的庞大规模,才能在阴晋之战中大胜秦军,三百精锐的斯巴达人,只需要三千人就能将其完全歼灭了,而且古代希腊由于人口和地理的原因,对于士兵本身的重视程度远超过战术与战略,导致了他们根本不具备中国古代军队高超的防御技巧和战术思维,同样数目的古中国军队来守温泉关,绝对不止坚守三天这么简单。毕竟比温泉关难防守得多的地形,守个十天半个月都是家常便饭。
而且温泉关战役对于第三次希波战争的重要性往往被人高估,其实在整个希波战争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希腊海军,希腊海军在海上大胜波斯海军,导致薛西斯担忧后路被截断而退守,温泉关战役仅仅拖延了三天时间而已,奥加莱斯海战可是拖延了整整一年时间,最后希腊才有机会组织起十万大军与波斯展开大决战。
史书吹嘘的成分很大,实际上双方的差距肯定没描述的大。温泉关战役就是明明大败却被描述成惊人胜利的战役。
波斯大军高达260万,却被斯巴达300人在温泉关吊打。满荧幕是拥有600块胸肌,2400块腹肌的斯巴达人全场超神,打得波斯人血流成河,不忍直视。电影海报都闪烁着王者虐青铜的气息……
但实际上,这场战役真的是这样的么? 真实的历史是,总数15万左右波斯军(温泉关前能投入作战的可能更少)遭到占据绝对优势地形近万希腊联军的抵抗。在前两天正面强攻未果后,第三天,波斯军用一个漂亮的侧翼迂回,包围击败了希腊联军,并阵斩其主帅,取得了完美的胜利。 但由于最后波斯帝国被马其顿人所灭亡,波斯有关的记载也被销毁。
于是,温泉关一战的历史只能在西方历史中描述了: 首先敌人的数量加个零再翻一翻,精确到264.161万这种有零有整的神奇数字。然后自己军队中要把盟军、雇佣军、民兵、后勤统统去掉,只算国王身边的斯巴达禁卫军,300个,不能再多了(实际上温泉关的希腊守军多达8000余人,野战不足但守关绝对绰绰有余)。
好了,总结一下。怎么样实现一场以上胜多的史诗级战役?第一,把自己兵力减个零,把对方兵力加个零;第二,写进史书,并把对方是史书毁灭掉。(当然要实现这一步必须是最终战争的绝对胜利才行)。
《刺客信条:奥德赛》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文:桌面战争兵棋|GEN
随着dlc《亚特兰蒂斯之谜》的结束,《刺客信条:奥德赛》也完结了,今天我们谈一谈故事的起源——斯巴达300勇士。
猛男之国——斯巴达
在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中,斯巴达战士穿戴简易的盔甲、手持长矛大盾、各个八块腹肌,男性荷尔蒙爆棚,史上斯巴达也确实是一个极其尚武的国家。
斯巴达300勇士剧照
斯巴达人自称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之后,他们征服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拉科尼亚平原,并且奴役了原住民黑劳士,这些农奴平时劳作生产粮食来供奉主人,战时充当炮灰前线送死。
而斯巴达人的唯一职业就是参军入伍,在孩子出生之时,就要以烈酒洗澡,如果发生了抽筋就说明身体不够强壮,会惨遭遗弃。男子7岁就要开始练武,20岁就要参军,如果没有战死疆场,也要到60岁才能退伍,并且斯巴达的军事训练一样非常残酷,反倒是上战场更加轻松。
这就是斯巴达
斯巴达的女性的生活也一样单调,她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繁衍下一代的斯巴达猛男,因此她们也和男人一样刻苦训练,增强体质。
斯巴达的文化也是以军事和武力为主,杜绝一切奢侈和享受,他们将土地国有化,采用了只能在国内流通的货币,并且设置了公共食堂,防止一切个人财富的积累,使得大家舍弃了一切娱乐活动,一心向武。
神王出征
波斯和希腊世界的矛盾不是一天形成的,早在温泉关之战发生的十年前,波斯和希腊世界的梁子已经结下了。
当时的波斯国王名为大流士,号称“万王之王”,此人戎马一生,几乎征服了半个文明世界,然而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并不买这个“万王之王”的账,不肯臣服波斯,并且在马拉松之战(马拉松长跑的来源)击败了波斯大军,也给了后来波斯再次入侵雅典埋下伏笔。
剧中波斯士兵
虽然大流士没能征服希腊,但却也给了他后继者留下了充足的准备。在大流士死后,帝国的接班人是大流士的长子薛西斯,他的头衔也从“万王之王”,进一步升级为“神王”,并且在《斯巴达300勇士》中被结结实实的黑了一把。
剧中的薛西斯
此人并不像电影中长得稀奇古怪,相反据希罗多德的描述“以身材相貌而论,这数百万人没有一个比薛西斯更有资格来统率大军”。而薛西斯也绝非纨绔子弟,在一上台就迅速摆平了大流士死后的叛乱问题,并且集结军力准备进攻希腊。
波斯王到底集结了多少兵力?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字,希罗多德给出的是500万,而后世的历史学家考证的是50万,但无论是50万还是500万都足以摧毁整个希腊世界。
温泉关之战
在波斯军的雷霆万钧之下,很多希腊城邦只能拱手而降,献上“水和土”,但也有不少城邦坚决抵抗,这些城邦在科林斯结成同盟,但主力军还是上次马拉松之战的主谋——雅典和斯巴达。
城邦作战
面对波斯大军,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的同盟在如何布防问题上吵开了锅,大家都想利用联军来保护自己的城邦,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作为联盟中军事实力最强的斯巴达只得去德尔斐神谕所聆听女祭司的神谕:
斯巴达的居民啊。对你们来说,或是你们那光荣强大的城市,在波斯人手中变为焦土,或是你们的土地,为流着赫拉克勒斯血脉的国王而恸哭。
这同样也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但此时斯巴达双王之一的列奥尼达站了出来,与其家国被毁,不如由他这个国王来和敌人玉石俱焚。于是他决定留下大部分将士驻守科林斯地峡,自己率300重步兵和1000黑劳士轻步兵北上迎战薛西斯。
受感于斯巴达王的勇气,不少城邦也派兵协同,甚至还有已经投降的城邦,到达温泉关之时已有8000人左右,温泉关本来就是极其险要之地,加上修筑的防御工事,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遗址
然而神王薛西斯却不以为意,认为自己胜券在握,率领大军猛攻希腊联军,但在希腊重步兵的铜墙铁壁之下,波斯军死伤惨重。然而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一个叫埃非亚特斯的叛徒告诉了波斯军一条上山的密道,从而打破了希腊联军的防御体系,并要包围他们。
在最后的关头,斯巴达人再次涌现了惊人的勇气。他们掩护了其他城邦军队的撤退,并且发起了最后的冲锋。这次自杀式袭击震惊了整个波斯大军,他们四散奔逃,一溃千里,连薛西斯的王帐都被攻陷,薛西斯的两个兄弟也死于希腊人之手。
箭雨下的斯巴达士兵
但人终究有力尽的一刻,希腊战士们渐渐不支,而缓过神来的波斯军逐渐合围剩下的希腊人,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结语
虽然此战以波斯的胜利而告终,但波斯人也付出了沉重,但更重要的是自薛西斯以下,波斯军人人都开始惧怕和希腊人战斗,士气收到了沉重的打击,也给整个战争的失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