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中美外交会晤频繁,美国的一众官员纷纷赴华访问,这些访华的官员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总统气候特使克里、商务部长雷蒙多。而我们的王毅主任会晤美国国家安全助理沙利文,无疑是中美高层沟通最新的一例。

中美在第三国会谈,美国这次更没底了,王毅主任会不会回访美国

按照外交惯例,在美国官员赴华访问之后,一般中国官员都会对美国进行回访。但有意思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似乎并没有高级别的官员对美国进行回访。而王毅主任这一次在第三国马耳他会晤沙利文,似乎也传递出王毅主任回访美国仍旧是悬而未定的。

对于这种“异常”,美国似乎也早已经觉察出来了。就在9月1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对记者说:“我们希望让中国政府来表态王毅下周是否参加联大。但话虽如此,无论是联大还是联大之后的年底前某个时间,我们仍然期待布林肯国务卿能够在美国接待外交部长王毅。”

很显然,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中国之后,美国这是希望我们的王毅主任尽快的访问美国。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为什么期望我们的王毅主任访问美国呢?原因有二,其一,王毅主任的回访是外交惯例,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美国虽然对中国实施打压,遏制政策,但美国仍有意塑造美国负责任的形象。

其二,从实质性的层面来说,美国是希望落实与王毅主任的外交会晤之后,进一步落实中美元首级会晤。

对于拜登政府而言,现在是美国大选的关口,要论反华,要论表达对华强硬言论,毫无疑问以拜登为首的民主党是干不过不需要为政绩负责的在野党共和党的。

中美在第三国会谈,美国这次更没底了,王毅主任会不会回访美国

而要提高2024年大选连任的概率,拼经济,拿出一份漂亮的经济成绩单,获得选民更大的支持度,无疑是拜登政府意欲达到的目的。

但问题是拜登政府怎样拿出一份漂亮的经济成绩单呢?毫无疑问,在经济上与中国缓和紧张关系,扫除一些经济障碍,拜登政府是具有极大的操作空间。

不过,问题的棘手之处在于,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拜登政府一方面不愿意背上对华软弱的名声,另一方面,美国又不想作出太大的具体的让步。也正因为如此,美国非常希望与中国谈一谈,好在具体的问题上好好的讨价还价一番。

而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当然也希望与美国谈一谈,一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越来越过火,美国不断的增加对台军售,二是,美国的科技封锁越来越严密,中国理所应当要向美国施加压力。

现在的中美博弈是一个非常难解的局,美国不愿意让步,尤其是在美国多名高官访华之后,美国并未作出实质性的让步。而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本身就没有任何让步的空间。

在经历多轮僵持不下的沟通之后,中美的沟通该如何破局呢?很显然,既然双方都不愿意让步,那这样的沟通就只能在第三国举行了。

中美在第三国会谈,美国这次更没底了,王毅主任会不会回访美国

对于中美高层沟通,美国最在意什么呢?美国最在意的就是能不能与中国领导人举行直接的会晤,尤其是在美国举行的APEC峰会上。美国方面非常清楚,如果中美两国领导人能够会晤,那就意味着中美仍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美国彭博社对于美国的意图,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在中美高层在马耳他会晤之后,彭博社就表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国外长王毅在马耳他举行了会晤,讨论了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的可能性以及其他双边问题。可见,美国最在意的就是中美领导人会晤。

不过,让美国没有想到是,美国想要讨价还价,中国却是立场鲜明的展现了自己的态度。面对沙利文,我们的王毅主任当面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美方必须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落实不支持“台独”的承诺。

很显然,中国的意思很清楚,美国想要有进一步的沟通,这当然没有问题,但是美国必须端正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中方再一次强调红线,这无疑是告诉美国,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摆不正位置,美国期待的结果不会发生。

中美在第三国会谈,美国这次更没底了,王毅主任会不会回访美国

何为美国必须摆在在台湾问题上的位置呢?主要有三条,其一,美国必须落实原汁原味的一个中国原则,不干涉中国内政。其二,美国对台持续售卖军火的行为,必须立刻停止。其三,美国不得对台湾的大选施加影响。

中国对美国的这个要求过分吗?一点也不过分,中美建交的时候,美国就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现在中国之所以亮明台湾是红线问题,无疑也是因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做的太出格,太过分了。

我们非常清楚,美国就是在台湾问题上心怀鬼胎,因此,我们当然也不能让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牵着鼻子走。面对中国的立场,美国心里面无疑是心虚的。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不仅会看美国怎么说,而且也会看美国怎么做。如果美国想要确定性的回复,那美国就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动作,王毅主任的访美之行恐怕就未必了,而至于中美元首会晤,美国且等着吧。

(本文完)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