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一席评说日期:2小时前

《劳劳亭》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情和对离人的关怀和祝福之情。原文如下: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诗中“劳劳亭”三字,以一作二,既指地名,又指送别之地,并且暗含送别之人的辛酸凄苦之意。题中虽然着一"送"字,但其中所蕴含的对不起朋友的满腔深情自可领会。

劳劳亭是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游金陵时所作,旧址在今南京市西南,是古时送别之所。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离开金陵,但他对金陵的朋友恋恋不舍,于是在劳劳亭上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李白的高超诗艺和深沉情感却让人回味。

回答者:陌上花开hyg日期:2020年04月06日

(首先纠正,李白写的诗不是《劳务亭》,而是《劳劳亭》,错别字可以有,但是这个错得太扎眼了,提出批评。)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劳劳”,忧愁感伤貌。劳劳亭,三国吴时建,古址在南京市西南,为古时送别之所。李白的这首绝句就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表达了别离之苦。

详细解析: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众所周知,李白除了短暂的任职翰林供奉的三年,剩下的时间,不是在游山玩水就是走在游山玩水的路上。余光中说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因何他的绣口就能吐出半个盛唐?那是因为他的足迹踏遍了半个盛唐!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今四川江油)读书,往来于旁郡,出游江油、剑阁、梓州等;724年,离开故乡,游成都、峨眉山、舟行下至渝州(今重庆);725年,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浮洞庭,经襄汉,过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历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有细心的网友总结出了李白的脚步所及18个省,206个州县,80多座山,60多条江河湖泊!这首诗不是别离的诗中最好的,但是如果诉说离别的滋味,李白最有资格!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可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李白经历太多的别离之苦而后,才会有感而发,写下它。

"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就是送别的劳劳亭" 。开篇破题点旨,说天下最让人伤心的事就是别离,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程垓《摸鱼儿•掩凄凉》“伤心处,却忆当年轻别”,可见别离时,“伤心总是难免的”;而最具仪式的别离,是在“劳劳亭”进行的,何谓“劳劳亭”?《景定建康志》里记载“劳劳亭,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吴置亭在劳劳山上,今顾家寨大路东即其所”;《江南通志》“劳劳亭,在江宁府治西南”。其实,不说劳劳亭,“亭”本身在古诗里的意象就是代表离别,因为古代时路旁置亭子,供行旅休憩或饯别,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里就有“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的句子。

唐汝询《江边唐诗十集》里评之曰:“说‘天下’见非寻常,‘伤心处’妙”!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春风也懂得别离的痛苦,所以才不催柳条泛青”, 其实这句的意思就是证明时间是早春,春风乍暖还寒,柳条还没有发青。只是大诗人别出新裁,构思独特,把春风拟人化,变得有知有觉明白了人的情意,进一步烘托了离别之苦。“柳”,谐音“留”,表示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赋予了“柳”作为别离的象征意义开始,“折柳”就成了古人尤其唐朝文人墨客间离别时的重要程序之一,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说的就是这件事;方干“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韩溉“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戴叔伦“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说的都是折柳,把柳枝都折稀了,快折尽了;亏了慕幽有一句“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

可是你看本诗中的春风多么善解人意,为了人间少别离,不忍催柳条返青!这一句移情于景,托物言情,造意新颖。范大士《历代诗发》评价此句说“委过春风,用意深曲”。

总结语

总之,李白的《劳劳亭》这首诗,表达的就是离别之苦;不同于以往的雄奇豪放,浪漫夸张,这首小诗却写得清新自然,婉转迂回。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里说它“不经用意,自见深沉”;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里赞之曰“深极巧极,自然之极,太白独步”!让我们领略了大诗人李白的另一种诗风和多重人格的别样魅力!

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回答者:历史的动静(提问者)日期:2020年06月25日

如何理解李白《劳劳亭》这首诗?

李白的这首《劳劳亭》写作年代无从查证,但从史书的前后连贯而看,这首诗应该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的749年,这一年李白在金陵一带游走,诗人信步走到劳劳亭而作。

这首四句小诗读来朗朗上口,但却没有欢快与兴奋的愉悦,有的是深深的感伤与无奈的叹息,诗人以朴实的语言,将人间最真的情谊,写的深刻而悠远,一处劳劳亭,是天下每一个离别之人的痛。

劳劳亭

唐代: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所说的劳劳亭,又称临沧观,在今天的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这里就是古时人们相互送别所选的地方。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诗人开门见山,没有铺垫,直奔主题,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就是这个送别客人的劳劳亭。诗人没有把诗落于送别而伤心悲痛之人,而是只说天下最伤心的地方,莫过于这个劳劳亭。这也是这首诗最独到之处,高屋建瓴,别具新意,又触人心魄。这个劳劳亭汇聚了多少离别之人的痛苦与感伤,自然是一个最令人伤感的地方。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后两句诗人依旧没有提到送别之人,将笔落于柳条之上。春风也知道离别的苦楚,不再催促柳条儿变得青绿。古时送别折柳与友人,以表现惜别的伤感与眷恋,李白在这里以想象的手法,称,如果春风知道每个人的离别之苦,就不要让柳条返青吧,他们折不到柳枝,就可以少一些悲伤。最后两句更是精彩,看似诗人的想象天真而不切实际,实则是诗人寄托的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在其中,愿天下之人少一些伤情与悲苦。

李白的这首《劳劳亭》角度独特,颇具新意,用笔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不得不叹服诗人高超而奇绝的写作手法。

回答者:清风岩塘日期:2020年04月27日·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李白一生大多在游历中,创作了许多送别诗。《劳劳亭》是一首送别诗,创作背景无从考证。劳劳亭在今南京市的西南地区,为古时送别之所。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白描写法,直点题旨,在劳劳亭送别友人。劳劳亭既是送别的地方,也是最伤心的地方。作为五言绝句来讲,诗人在描写环境上做到了惜字如金。

这首诗的妙处在后两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意思是说,春风都知道离别的痛苦,不催柳树条发青。说明诗人当时是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柳树还没有发青。

但诗人采取拟人写法,把春风比作人。春风好像人一样,也知道离别的痛苦,不忍心叫柳树发青。因为古代“柳”,代表“留”的意思。诗人多么希望友人不要离别,能够留下来,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自然流出。

李白的送别诗,我比较喜欢的是《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要问我们情意有多深,千尺潭水代表我的心。汪伦要听了,应该也非常感动吧!

回答者:老街味道日期:2021年02月03日

问题:如何理解李白《劳劳亭》这首诗?


前言

《劳劳亭》是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劳劳亭是送别客人的地方,这里也是天下最令人伤心之处。就连春风也知道离别是多么痛苦,因此不原意让柳条变青。

一、劳劳为何意?

劳劳一词最早出现在《玉台新咏》中的长诗《孔雀东南飞》中: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南北朝时,梁元帝萧绎《送西归内人诗》 写到:·

秋气苍茫结孟津,复送巫山荐枕神。昔时慊慊愁应去,今日劳劳长别人

劳劳,是远的意思,在古汉语中,“劳”字可以通“辽”字。

《广韵萧韵》: “辽,《说文》:‘远也。’或作‘劳’。”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中写到: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东汉郑玄笺:

山川者,荆舒之国所处也,其道里长远,邦域又劳劳广阔,言不可卒服。”

孔颖达疏: 广阔辽远之字,当从辽远之辽,而作劳字,以古之字少,多相假借。

可以看出,“劳”字通“辽”。

二、劳劳亭

劳劳亭作为古代送别之地,当然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李白诗中的这个劳劳亭。

据说这个劳劳亭是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景定建康志》记载:

“劳劳亭,在城南十五里,……

为何叫做劳劳亭呢,《万历应天府志》记载:

“劳劳亭在旧县治西南八里,劳劳山上。……

《康熙江南通志》也记载:

“劳劳亭,在(江宁)府,……吴置亭在劳劳山上,顾家寨大路东即其所。

古代,有人见新亭与劳劳亭混为一谈,但应该不是一个地方。清王琦《李太白诗集注》中,考察劳劳亭时写到: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太平御览舆地志》曰:丹阳郡秣陵县,新亭陇上有望逺楼。又名劳劳亭,宋改为临沧观,行人分别之所。

三、有关劳劳亭的诗

李白除了五绝《劳劳亭》外,还有《劳劳亭歌》: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唐朝诗僧皎然《塞下曲》写到:

寒塞无因见落梅,胡人吹入笛声来。 劳劳亭上 春应度,夜夜城南战未回。

另外,皎然还有《劳劳山》一首:

山事繇来别,只应中老身。寒园扫绽栗,秋浪拾乾薪。
领鹤闲书竹,誇云笑向人。俗家相去远,野水作东邻。

四、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乐府《横吹曲辞》有旧题《折杨柳》歌,在晋朝太康末, 京 洛 有《折杨柳》歌,内容反映兵事劳苦。到了 南朝 梁 、 陈以后,为伤春惜别之辞,其中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

折柳送别成为一种习俗。

春风不让柳树变绿,意思是不忍心分别之意。江淹《别赋》中有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

因此李白前两句写到: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不想伤心怎么办呢,只有期望老天爷帮忙了,让离别的时刻来的再晚一些吧: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结束

劳劳亭,即送别、送远之亭。不愿意柳条青,即不忍离别之意。诗人不说自己不忍离别,反而寄情于春风,正是诗人的委婉手法。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