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11日报道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7月7日报道,设计师刘旻曾在欧洲学习和工作多年。回到中国时,她首先注意到的是,她这个年龄的女性不再穿中式服装。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刘旻在2010年创办了个人女装品牌Ms MIN:它首次亮相就推出了以中国春节为主题的系列简约服装。对中国传统风格深思熟虑后设计的这一系列女装立即产生了反响,但反馈并不全是积极的。Ms MIN总裁、刘旻的丈夫伊恩·希尔顿说:“有些人认为她疯了。他们说,再也不会有人愿意穿成那个样子了。”
报道称,刘旻的思想有些超前。现在,虽然品牌的理念没有改变,但市场肯定变了。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现在流行着“新中式”等词语。令人垂涎的明代椅子和木雕餐具柜常常经过重新设计,以时髦的新形式与北欧家具一起出现在时尚的餐厅和时尚杂志的书页中。
在上海和纽约都有业务的设计师凌立程受传统中式服装的启发,于2016年创立了家居服饰品牌Homeism。她设计的真丝面料服装带有中式衣领和大宽袖等古典元素,但又有一种简约永恒的感觉。她说:“我们这代人和更年轻的一代对自己的文化和中国传统审美更自信”。
报道认为,这并不是凭空出现的。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导致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在中国的表现形式就是“国潮”兴起。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喜爱和购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当地商家都在兜售带有怀旧色彩、显然是中国品牌的运动鞋和口红。
但是,创建了总部设在上海的公关和数字内容创意机构Boh Project的邱博瀚说,把中国设计的新浪潮称为民族主义太过简单化了,“不仅仅是这样的。这是一种自然的进步——你需要让人们拥有他们自己的文化”。
报道称,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外国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一个灵感来源。出生在香港的画廊老板林明珠指出,尽管中国风格在西方有特别大的影响,但这一点几乎没有受到中国的注意。
考虑到这一点,目前中国设计的这股潮流感觉还是来得太晚了。
邱博瀚观察到自己团队中有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他的团队成员大多为“95后”。邱博瀚说:“我年轻的时候,出国留学成风,我们对外面世界的一切都充满渴望。”后来情况发生了转变。他说:“年轻人未必认为来自海外的东西就更好……他们会看到一些传统中式的东西,会以一种当代的方式进行重新解读,认为(这种东西)非常酷”。
设计师杨桂东借鉴了20世纪90年代的广东流行文化,设计的服装让人想起中国戏曲中的“水袖”。在家居用品领域,上海品牌喜行乐通过当代视角重新构想了广州彩瓷。在当代艺术中,值得一知的名字还包括姜生:一位年轻佛像艺术家,他的每件作品都比例匀称,有一种轻盈、超现实的感觉。
报道指出,在邱博瀚看来,“新中式”不仅与“静奢风”的兴起相吻合,而且通过对中华文化更细致入微的高度诠释发出了“国潮”演进的信号。他提到珠宝品牌软山,称“(‘新中式’)越来越深入了……不再只是龙的图案,也不再只是红的颜色”。软山从彝族等少数民族佩戴的传统饰品中找到灵感,与当地工匠合作实现他们的创意。还有家具设计师蔡烈超,他在探索隐藏的光源,比如4月份米兰设计周上展示的“建筑之光”灯具系列。
将“新中式”与传统设计元素联系起来也表明艺术家和设计师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寻求新鲜感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邱博瀚说:“每当世人想到中国时,都会陷入一种过时的感觉。”他强调,中国既是传统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有动漫,也有科幻。这也是‘新中式’”。
报道认为,尽管“新中式”浪潮存在种种缺点和不足,但这些中国设计仍然让人感到正能量满满。例如,林明珠就认为这是一个转折点:“这是许多人回归中国、试图找到自己特征的时期。有疑惑是好事,因为他们不再只是盲目跟风,而是要寻找一种中式审美,创造一种新的中式美。”
5月30日,工作人员(左)在上海市“龙凤旗袍”门店为顾客挑选旗袍。(新华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