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束直接毁伤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激光通过受激发射过程产生高能量光束,受激发射是通过将气体或晶体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激发到更高的能量状态而实现的。回到基态后,这些原子或分子发出光子,用于产生激光束。
高能激光武器具有能量集中、传输速度快、作用距离远、命中精度高、转移火力快、抗电磁干扰、能多次重复使用和效费比高等优点。战场上最大的危险就是来自各种精确制导武器的攻击。
而激光武器可以通过致盲传感器和使导引头整流置炸裂等手段,破坏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和气动外形,使其偏离目标。还可以提前引爆其战斗部或烧毁其壳体。激光武器对精确制导武器的拦截是一个连续多阶段过程,包括在远距离上致盲导引头的光电部分中距离上使导引头整流置炸裂,近距离上烧毁其壳体等。因此,激光武器被各国所重视。
限制激光武器应用的技术难题
随着高功率固态激光器技术突破和输出功率的提高,高能激光武器系统装备进程明显加快,不过激光武器现在的实战应用还存在缺陷。例如较大的尺寸与重量限制了天基和空基激光武器的发展;受水汽、烟雾和沙尘影响,陆基激光武器无法打击视距外的目标:因此,各国激光武器部署重点向海基激光武器转变,以“舰载”作为发展道路研究激光武器的实战应用,并逐步向小型运输机、战斗机以及地面装甲车等机动平台上推广。
除此之外,化学激光器由于体积庞大、战场环境适应性差,其实用性受到限制;而固体激光器具有轻便、洁净、可持续发光等特点,很容易装备各种平台以用于实战,而受限于固体激光武器的功率和集成度,威力受到极大限制。
众所周知,固体激光器的介质热效应会使激光束产生光学畸变,降低光束质量,甚至对激光工作物质造成破坏。限制固体激光器向大能量、高光束质量方向发展的一个关键难点就是激光介质的热效应问题。目前,固体战术激光武器的研究有两大主流,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多构型二极管抽运固体激光器路线;二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闪光灯抽运大能量钦玻璃激光器路线。但无论哪种,随着固体激光器向大能量、高光束质量方向发展,热效应问题产生,都需要频繁地停止工作进行冷却,或者使用复杂而昂贵的冷却装置来降低温度。这些方法都会限制激光武器的持续输出能力和实战效果。可以说,这个问题一直是激光武器开发的主要技术挑战。
2022年,美国洛马交付“下一代先进紧凑型激光器”(LANCE),根据洛马展示的装备概念图,LANCE将被挂载于F-16战斗机的机腹,体积小于副油箱。因此,受空间所限,其功率可能会低于100kW。而最大的问题就是热管理问题,正如刚才所说,激光武器在连续使用时,会导致设备热量激增。尽管已经交付,洛马还在针对LANCE进行热系统管理适配,其目的就是为了做好热管理和冷却工作,解决设备热量激增的问题。
中国掌握颠覆性激光武器技术
而中国科学家掌握了颠覆级的激光武器技术,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国防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团队,研发了一种新的冷却系统完全消除了高能激光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热量。有了这项新技术,武器现在可以持续生成激光束,不受任何中断或性能下降的影响。
这使得激光武器不仅在第一秒可以产生高质量的光束,而且可以无限维持。只要想要,光束不会出现任何中断或性能下降。
新的冷却系统使用先进的结构和优化的气流来从激光武器内部排除热量,同时最小化湍流和振动,并提高镜面的清洁度。通过延长交战时间、增加射程和破坏力,以及降低后勤和成本,从而显著地改变战争的面貌。
总结来说,这项技术可以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为像激光武器这样的装备,是以光束作为打击手段的,而光的速度可以接近到30万公里每秒,也就是说在现实条件下激光武器歼灭敌人只需要瞬间。但是现在因为热效应问题,激光武器的使用不能持续,但即使运行一分钟,这已经足够歼灭一大波假想敌目标了。而中国的这项技术,只要保证能量供应,高能激光束就可以无限运行。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已经对新的冷却技术进行了广泛的测试,以确保其满足军方要求的性能规格,相关设备已用于一些正在开发的激光武器中。 媒体报道称,这项高能激光武器技术能够以光速进行攻击,对于快速移动的目标极为有效,具备瞬时摧毁目标的能力,不仅可以摧毁或瘫痪无人机、导弹和战斗机等目标,而且还可以对付太空卫星,例如美军布置间谍卫星。
中国在激光武器领域一直领先于美国,特别是激光武器的核心材料——激光晶体,中国更是垄断,如今在激光武器技术领域,中国再度取得突破,我们也期待早日上舰,助力中国海军走向深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