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濒海战斗舰绑着垂发系统航行,先别嘲笑,也给中国提了个醒
在现代海战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美国海军针对其火力严重不足的濒海战斗舰,在其甲板上绑着垂发系统航行的画面很滑稽,但是你可别笑,反而要深思中国可以参考的地方。
近日,美国海军部长德尔·托罗宣布,“许多”濒海战斗舰将配备模块化的 Mk 70 垂发系统,以集装箱式的形态呈现,具备容纳包括标准导弹 - 6和战斧对地攻击导弹等多种导弹。这一举措旨在为陷入困境的 濒海战斗舰 濒海战斗舰赋予强大火力,从而在未来的作战场景中获取更多战术优势。
濒海战斗舰被认定是美国海军点错科技树的结果。例如,从未部署的任务模块、独立级的船体裂缝问题、自由级的全级推进问题以及运营作业受限等,都让濒海战斗舰饱受争议。而此次为其加装 Mk 70 垂发系统,无疑是美国海军试图扭转其命运的重要尝试。在与中国这样的大国对抗时,美军希望借助 Mk 70 发射的导弹,在抵御空中和导弹威胁,以及对海上和海岸目标进行对峙打击方面有望发挥一定作用。
从美国在 濒海战斗舰 上部署 Mk 70 垂发系统的实践来看,其带来了一系列的启示与思考。一方面,这种集装箱式垂发系统确实提供了一种相对简便的方式,能够在具备适当甲板空间的多种船舶上增强火力。对于小型水面战斗舰、两栖战舰以及部分辅助支援舰甚至商业设计船只而言,只要有足够的甲板空间,就能够通过安装垂发系统来提升自身的作战能力。尽管濒海战斗舰 自身传感器能力有限,对于 SM - 6 和战斧导弹的使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平台的远程传感器和目标数据,但这一点反而是未来分布式作战提升军舰生存能力所需要的。
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在濒海战斗舰上的这一尝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在珠海航展上早已展出过集装箱式垂发系统,这为中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未来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假设情境下,中国可以积极探索利用商船、渔船等民用平台部署防空、反导和对陆攻击系统的可能性。通过将集装箱式垂发系统集成到这些民用平台上,能够有效地分散火力发射单元,极大地扩展我方武器系统的覆盖范围,从而在海战中获得非对称优势。例如,在广袤的南海海域,众多的民用船只若能摇身一变成为具有防空、反导能力的作战平台,将极大地增强我方在该区域的防御和控制能力。
进一步来看,未来海战的模式正朝着多平台协同作战的方向发展。侦察、攻击、中继制导等环节不再局限于单艘军舰完成,而是可能由多艘军舰,甚至是多种不同类型的平台共同协作实现。中国若能发展集装箱式垂发系统并将其部署到小型军舰、登陆船和商船上,将更好地适应这种海战模式的变革。小型军舰和登陆船可在近岸海域或特定作战区域快速机动,与大型主力战舰相互配合,形成多层次的防御和攻击体系;而商船的广泛分布则能够在关键时刻提供额外的火力支援,出其不意地打击敌方目标或增强我方防御纵深。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还需要在系统集成方面进一步努力。确保集装箱式垂发系统在不同平台上能够稳定运行,与各种传感器、指挥控制系统实现高效互联互通,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在保障民用平台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快速部署和使用垂发系统等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基于集装箱式垂发系统的多平台作战理念,为中国海军在未来海战中的发展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战略思路,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实践。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