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终于到了,这次轮到印度再被卡脖子?印媒当着全世界的面抱怨:这招太狠
当地时间1月8日,据路透社最新报道称,印度技术研发组织(ISRO)原定于8日进行的“卫星交互对接试验”任务最终再次遭遇推迟,印度航天部门不得不对外形成由于卫星之间漂移造成巨大误差,因而超出了原定进行对接的预期值,最终迫使印度空间组织决定继续推迟进行这次史无前例的空间对接测试。
原本这一结果并非出人意料,因为印度空间组织在7日和8日已经连续两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公告称,印度此前发射到太空的进行机动飞行的卫星发生了非正常漂移,最终导致卫星之间的距离达到了230多米,这个距离完全无法进行交互对接,因此该任务不得不再次推迟。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航天部门在去年12月30日发射了两颗专门用于空间对接任务的目标试验卫星,目的就是在今年1月7日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然而印度航天部门已经先后两次推迟在空间中进行对接实验。
印度媒体却突然口风一变,将所谓印度此次空间交汇对接任务出现的严重问题归结于中方对印度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实施的产业限制措施,是中方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卡脖子”措施造成印度航天陷入今天的尴尬,而且至今印度航天部门也没有给出交会对接的最终时间,看来问题已经十分严峻。
据悉,包括印度斯坦时报和印度NDTV在内的印媒不约而同将印度航天出现的卫星漂移问题归咎于中方近期实施的军民两用技术限制规定,造成印度方面无法获得用于进行精确定位的小型变推力发动机(霍尔电推进系统),这导致印度最近发射的两颗用于对接测试的卫星无法进行比较稳定的姿态控制和卫星轨道维持,继而造成两颗卫星相对位置居然相差上百米的尴尬,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印度航天缺乏最基本的技术基础,大多数技术和零部件装备实际上都来自公开的国际采购和货架产品,一旦中方收紧零部件出口,印度航天和军工生产立马就现出原形。
实际上,莫迪当局对太空领域的总体投资十分有限,总体上秉承着所谓花小钱、多半是或者办大事的原则,印度发展研究中心和印度攻坚技术研究所的联合报告表明,印度为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广泛采用了价廉物美的中方零部件产品,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航天好高骛远,一再出现“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情况,说到底是印度方面没有完成先期技术积累和基建,强行上马难度很大的载人航天项目,相关对接实验在没有进行充分准备下,就组织进行试射试验,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自身工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空间技术投资的能力,归根到底,其太空计划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源于自身技术实力和工业能力严重不足,将问题指向中方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为印方未来技术发展敲响了警钟。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