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您是否对卖炭翁原文及译文_卖炭翁感到陌生?别担心,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卖炭翁原文及译文_卖炭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谁知道《卖炭翁》的全诗?

分类: /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验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简析:

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一共五十首。这一组诗,绝大部分是唐宪宗元和四年(809)他担任左拾遗时作的。《卖炭翁》是这组诗当中的一首。它通过一个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揭露唐代“宫市”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所谓“宫市”,就是官吏强买人民的货物。

《卖炭翁》是通过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来揭露社会现实的。它和《轻肥》、《买花》两诗以一批权责为描写题材的稍有不同。作者对这老翁的刻画,先写他的外貌,次写他的思想活动,再次就写他赶车的行动及其不幸的遭遇。不管是对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画,或是环境的渲染,都颇见功夫。比如,“满面”二句,仅仅十四个字就把卖炭老翁的外貌特征勾画出来了,既体现了烧炭劳动的特点,又体现了人物的年龄、体质。“夜来”二句,写出了北方天寒地冻的景象,也体现了冰天雪地的赶车之苦。特别是对心理矛盾的刻画,更有其独到之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种不愿而又不能不愿的心理矛盾有力地反衬出卖炭翁生活的极端困苦。借助于这一矛盾来揭露封建社会生活本质,既深刻,又显得新鲜动人,不落旧套。至于诗的结尾,也有别于其他诗篇,作者没有在诗末发议论,而是在叙述事实中结束,让事实本身来说话,这就显得更含蓄,更发人深思。

返回目录

白居易《卖炭翁》的原文

《卖炭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原文:

《卖炭翁》

(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创作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其详情见韩愈《顺宗实录》卷二、《旧唐书》卷一四〇《张建封传》及《通鉴》卷二三五。)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