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今日发文认为,中美两国对稳定双边关系确有基本诚意。不过,中美关系要实现稳定发展需要正视“3个有”和“4个缺”。
文章指出,中美之间的3个“有”首先是有共识。双方都确认应保持沟通、有效管控分歧、避免发生冲突和对抗。过去两年多,尽管有唇枪舌剑,但中美高层官员对话的大门从来没有关闭。
其次是有行动。从去年末开始,沙利文、耶伦等美国重量级官员接连释放信号,表示竞争对手之间也需要合作。今年初以来,苹果、高通、英特尔、辉瑞、特斯拉等大企业的总裁纷纷到访中国,表达扩大深化在华业务的意愿。
第三是有规划。布林肯此访中美双方达成5点共识,这表明,中美双方有意愿进一步打开对话交流的大门,并已开始规划或着手推进某些具体问题的磋商。
不过,文章认为,近期仍难期待中美关系的显著转圜,因为相比3个“有”,中美之间还横亘着4个“缺”。
一是缺乏信任。美国总统拜登曾多次做出“四不一无意”的承诺,可反观美国的实际政策,却与承诺大不相同。尤其在中国视为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不断“踩踏红线”。如此言行不一的做法实难令中方建立信任。
二是缺乏共同框架。美国坚持用“大国竞争”的视角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为了“竞赢”,可以动用除武装冲突以外的一切手段。而中国外交政策中“道义”的底色很重,体现的是“和合共生”的文化精髓。目前,两国的不同理念正处于激烈碰撞期,尚未磨合出处理双边关系的共同框架。
三是缺乏有利的国内氛围。美国政客们已经习惯于将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归咎于中国。只要美国的国内矛盾得不到缓解,中美关系就会成为“替罪羊”。从中国角度讲,这几年美国赤裸裸的打压已经激发了民众普遍的厌美、反美情绪,这对改善中美关系也绝不是利好。
四是缺乏长远谋划。美国政府专注于当下的激烈“竞争”,认为未来十年是中美竞争的关键十年。美国要赢过中国,这是头等大事。即便是就共同利益进行合作,也在算计到底谁赢多、谁赢少。但现实是,着眼长远,才更能为稳定发展中美关系提供助力。
文章指出,布林肯的访问为下阶段中美互动按下启动键。但双方能否沿着已达成的共识持续前进,依然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未来几个月,如果双方能在磋商双边关系指导原则和解决某些具体问题上取得一定进展,会对积累信任和磨合相处框架有所裨益。对于两边的外交操盘者来说,这是一个考验外交智慧的关键时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台媒今日发文认为,中美两国对稳定双边关系确有基本诚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