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5日刊发题为《为什么欧洲在全球创新竞赛中落后于美国和中国》的文章,作者是欧洲管理技术学院深度技术创新研究所创始学术主任、管理学教授弗朗西斯·德韦里古。全文摘编如下:
整个18世纪,中国在人均预期寿命、识字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的发展与英国不相上下。而在更早的历史时期,中国甚至始终是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常常超越西方的进步。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中国为什么会错过19世纪改变欧洲的工业革命呢?
工业革命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关键的事件之一,它加速了整个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增长以及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前工业化技术的发展往往是改变或合并现有技术,直到取得想要的结果,通常是经过反复试错,而未必了解其运作机理。
然而,科学思维的出现提供了对于世界真正运转机理的深刻见解,从而拓展了发明者的想象力疆域。深度技术创新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基于科学的方法,它把重点放在最有可能奏效的技术和新技术的构想上,从而限制了试错的规模。
在欧洲由于深度技术创新、从工业革命中获益的同时,中国则继续依赖试错法进行创新,从而导致巨大的发展差距。
然而,仅仅在一个世纪前还是全球创新火车头的欧洲,却发现自己处在错过当前这场深度技术革命的危险中。欧洲在基因组、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各种创新领域正全面落后于美国和中国。
最近成立的深度技术公司有一多半是在美国。2022年,美国在深度技术领域的投资为510亿美元,是欧洲大约200亿美元投资的两倍多。
同样的差距也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也正在迅速追赶,在自动驾驶、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核聚变等技术上作出更多投资。
这种创新的落差在太空技术领域尤为明显。今年10月,欧洲航天局聘请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2024年发射欧洲的4颗伽利略卫星。欧洲航天局在自己的火箭一再出现延误后,选择向埃隆·马斯克的这家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求助。
欧洲的创新滞后缘于盲目自满,因为笃信科学成就必然会转化为创新并促进经济增长。然而,仅靠科学并不足以推动深度科技创新。
欧洲当前在最新深度技术革命中的滞后也并非因为科学研究的不足,欧洲的人均科学出版物数量与美国和中国不相上下。相反,欧洲受到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妨碍。
首先,欧洲缺乏培育现代深度技术企业的制度,从而阻碍了商业和科学之间的有效合作。其次,欧洲投资者和管理重要基金的机构往往厌恶风险。最后,欧洲充斥着分裂的行政监管和国家分歧。例如,预计到2030年美国和中国加在一起将掌握全世界数据的很大一部分,这些数据对于开发人工智能技术至关重要。尽管欧洲也拥有有价值的数据,但它很难有效地把这些信息汇集到一起。
这些因素由于资本和科学专门技能的全球流动性而加剧,一些成功的欧洲企业迁移到美国。这可能是由于企业家可以在美国体验到更高的成功率,以及他们在迁移后与仍留在美国以外创业中心的人相比可以获取更多资金。
深度技术创新拥有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无法利用这种变革性力量的地区将存在落后的风险,尤其是在当今的全球经济中。欧洲将面临这种严酷的现实。(编译/曹卫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