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相信很多人对广州沙面正面图片_广州沙面图片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广州沙面正面图片_广州沙面图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广州--沙面之旅

如果说,你想在广州拍摄一套欧式风格的 ,外景必然要选在沙面。沙面,在百度搜索时,是广州必游玩的景点中的第一位。翻看图片时,就觉得这个地方很有一些欧洲城市的气息,看到简介,才知道沙面是第二次 战争后,清政府划给英法的租借地,当时曾有十几个 在那里建立领事馆,更有9家外国银行和四十多家的洋行。难怪那里的风格如此的西方化,原来那里经历了中国那近百年的近代史。

步入沙面,旁边的建筑都偏向于欧洲古典的建筑,从广州纷扰的城区走入,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岛就像被现代化城市隔离出来的世外桃源。

沙面堂,一座 教堂,是沙面的标志性建筑。步入沙面堂中,里面的场景跟电视剧中的教堂一样的绘有 故事的玻璃窗,一排一排整齐的座椅,尖尖的房顶,甚至我们看到了忏悔室。一切景象就是我们脑海中 教堂应该的样子。步入那里,就能想象参加西式的婚礼见证有情人的承诺,或者参加 教的礼拜获取心灵上的宁静。

沙面的道路旁,种植的大都是高高大大的树木,一看就有很多年的历史,在这样的街道上行走,感觉身心都是愉悦的,看着身边欧式风格的房屋,突然很羡慕住在这里的居民,因为我很想知道欧洲房屋的里面是不是也像外国电影中的那样。可能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有一个欧式的房屋因为在装修,门是开放的,当然门前也立有“游人止步”的牌子,可惜这不能阻止我探险的心情,我步入了那里,那座房屋叫“老殿典藏馆”,进门处摆放着一个像供奉祭拜用的石雕,虽然我无法看出是什么,旁边有楼梯可以供你上楼,走在那“吱吱呀呀”的木楼梯上,没有灯光,就好像在进入一个鬼楼似的,楼梯正是我印象中的欧洲房屋的结构,可惜啊,二楼有一个隔着的大门被锁住了,不能让我继续探险了。顺着那个栏杆像里面看了看,风格的确很像电影中欧洲古堡所展示的样子。很可惜,没能进入里面看一看。

沙面中,我觉得最有特色的,属于它无处不在的铜雕像。里面展示了很多故事,比如幼时玩过的 、爷爷教孙女拉二胡……很多跟生活相关的铜雕像,让人看了就会回忆起很多事情。依然记得我曾驻足于一个名叫“乐韵悠悠”的铜雕像处,雕像是一个拉着小提琴的女教师,后面跟着五六个小朋友,小朋友都是拉着前面的衣服站成了一排,像是在专心听琴,也像是伴随着琴声玩耍,那天刚好碰见了一家人,家中的小孩可能也就三四岁的样子,这个小孩一看到这个铜像,就去拉一拉铜像中小孩的手,搂着小孩的肩,当父母叫他时,他亲了那个雕像中的一个小孩的脸,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很有意思的一位小朋友,大概也只有那个年龄的小孩才能做出那样的事情吧。

沙面中有很多咖啡厅,给人感觉很有情调,空闲多的时候,可以点一杯咖啡,坐在那里,捧一本书读,那样的生活,给人的感觉会很悠闲,在这个时间节奏很快的都市,在那里,却想让自己放慢了脚步,放慢了节奏,品一杯咖啡,读一本书,惬意又美好。

在沙面这片沙洲上,经历了那么长的历史,见证了中国低潮与复苏。欧陆风情的小镇,让你铭记中国有那么一段历史,但正因为此,中国才能在不断抗争,不断努力下,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返回目录

广州沙面景点介绍

广州沙面景点介绍

沙面是广州最富有欧陆风情的地方,位于荔湾区珠江白鹅潭北岸,是一个椭圆形的小岛,下面我为您搜集了广州沙面景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属于法租界内的建筑,原名沙面天主堂,因该堂花园南边原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得圣母像而得名。是法国驻穗领事馆的教友过宗教生活而设立的。

该教堂位于沙面大街与沙面一街交界的东北转角。由大堂,神父楼、修女楼、圣母山组成,大堂在前,神父楼在后偏东,修女楼在后偏西,圣母山在大堂偏东。现有附属建筑二幢,一幢为两层楼房,一幢为平房。教堂基本保存完好。立面主要门窗的山尖和塔楼四角的小尖塔,八角形攒尖顶上复杂的采光窗和棱垛,还有下连续的小尖拱和由上向下授粉的扶壁柱。反映出天主教堂神秘而向往“天国”的特征。

广东外事博物馆

广东外事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地方外事博物馆,它坐落于广州沙面南街20号,是一座建于1890年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原为民国时期法国驻广州领事馆,是沙面建筑群当中的A类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广东外事博物馆,你不但有机会读懂过往半个多世纪广东这个外事大省的诸多威水事,而且可以看到全球122个友好省州赠送给广东省的200多件珍贵外事礼物。博物馆除了收藏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外事礼品以及重要外事活动的图片外,还特意利用旋转楼梯的空间展示了十多幅百年前的沙面老照片,其中有一幅照片记录下百年前洋务翻译拖着长辫身穿大褂的身影。“这应该是清末民初的照片。”刘璐说,这幅悬挂在二楼大厅的老照片,不但完整地反映了当年沙面西桥景色,而且可以看到当时行走在英法领事区的洋务翻译依然保留清装打扮。

海关馆舍

海关馆舍属法租界内的建筑,曾用作海关馆舍。解放前“红楼”是粤海关俱乐部,只有中、高级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入住。解放后,它被用作海关员工宿舍。

该建筑是由治平洋行,来自澳大利亚的建筑师帕内设计及建造。该建筑坐北朝南,位于沙面大街东端,因其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建筑独特的造型和鲜明的色调,使它成为沙面标志性建筑。因主色调为红色,人们称之为“红楼”。又因沙面岛西端的苏联领事馆的主色调也是红色,故此称为“东红楼”。

英国雪厂

英国雪厂,又称HK牛奶公司制冰厂,位于沙面北街29号、31号,建于20世纪初,坐南朝北,前部结构是外砖承重墙,内钢筋混凝土框架;后座是纲筋混凝土框架;早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本栋建筑地上4层,前部有半地下层。

原HK牛奶公司制冰厂是现存沙面近代建筑中唯一的一座厂房,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办公住宅,后部为厂房。前部还有半地下室。厂房地面分东西两个车间,中间隔一个天井。东车间现加建多层,当时的吊车牛腿还在。东车间后部有一钢筋混凝土螺旋楼梯可直上车间天台。现下部楼梯已拆,但上部旋梯仍在。车间天台现还保存天台房子和屋顶水池。

汇丰银行

原汇丰银行位于沙面大街与沙面四街交界的东北转角处。建筑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东南部与西南部作削角处理。下段的出入口采用西方灰白色花岗石古典山花门,山花门上方勾出放射状饰线。为了左右对称,有3个窗也做成山花门状。其他长万形窗上部都开大圆窗。墙角是灰白色花岗石,窗间墙用仿花岗石的水刷石护面,并勾出横线条仿古典叠砌巨石。

上段由第四层和屋顶组成。第四层立面重点突出屋顶西南角的'塔楼。塔楼顶和搭身都采用古典夏兴武凤格。半球壳的穹顶加在圆筒鼓座上构成塔顶,弯顶上还竖立着旗杆。从塔身的四条结均方柱由立在栏杆上用于装饰的帕拉迪奥式柱左右伴着。而塔座采用巴洛克凤格,从塔身四条结构方柱下部上下两段反向弧线形肋脚。中段为了强调竖线条,竖立贯通第二、第三层外廊巨拄列。西二面对称地排列图柱和方柱,方柱采用叠柱,图柱采用罗马式多立克双柱,方图柱交界采用方圆柱叠合。南立面的方圆柱的排列规律与西立面相同,只是图柱采用单柱。罗马式多立克巨柱,严格遵循古典程式。

苏联领事馆

苏联领事馆位于沙面大街68号,楼高三层,砖、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北朝南,英国维多利亚风格。原苏联领事馆主楼有小院和围墙。正立面和东西侧立面各层都设外廊,后立面第二层设悬挑通阳台并有混凝土天桥通向副楼。整栋建筑外立面除了,挑檐、栏杆、女儿墙外都用高质量清水红砖装饰,不加油漆,水泥石灰勾缝,故有沙面“西红楼”之称。

新古典式

特点是模仿西方古典复兴手法,追求雄伟、严谨。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筑底层基础,以古典柱式和各种组合形式为建筑主体,加以细部装饰。如沙面大街54号的汇丰银行,平面规整,立面处理采用不同的柱式组合,转角处顶楼为小逊顶,底层入门处为装饰性的门框及圆窗。沙面南街18号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沙面南街60号的英国圣公会也是新古典主义作品。

折衷主义式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西方流行折衷主义风格。折衷主义建筑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由于折衷主义建筑往往在古典等风格上加上巴洛克装饰,故也可称为新巴洛克式。沙面英国领事馆以及沙面英国亚细火油有限公司、沙面伪招商局都属折衷主义式。

券廊式

其特点是平面简单,立面是连续的拱廊组合,形式简洁,线脚明朗而无其他装饰。这种形式是西方建筑传入东南亚后适应当地气候而产生的,故称为殖民地式。沙面大街48号即为此式典型代表。

仿哥特式

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教堂是梁柱结构。外形仍仿哥特式,具有哥特式风格。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特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