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克里斯蒂安·瓦格纳,翻译/杨晗轶】
德国政府的战略文件于2023年7月13日通过。这份64页的文件清楚地显示了德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巨大的信息缺口。新的政策转向意味着保护主义,在美国智库的错误建议下,德国经济遭到破坏,付出数十亿美元的代价。
中国的成功建立在改革之上。尤其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在法治、高科技、减贫、气候保护和残疾人保护等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发展从未停滞,也永远不会停滞。中国式社会主义旨在让人民过上和谐、和平、繁荣的生活,彼此尊重、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世界政治方面,人类被认为正在走向分歧的未来,因此共同努力解决世界冲突非常重要。中国没有对任何冲突进行军事干预,也不把自身意志强加于任何国家。所有合作伙伴之所以选择中国,是因为中国尊重每个国家的文化、政治和历史等各个方面。对德国更是如此。
过去的十年中,德国本身遭遇了重大挑战。不是取得了成功,整个欧盟及其跨大西洋合作伙伴都面临着冲突。例如,为了争取自由、民主,以及维护“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而在非洲、中东和乌克兰发动的多场战争,导致了难民潮和经济不稳定。在德国内部,对社会、交通、教育和住房基础设施的大规模错误投资导致了动荡。正因如此,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结果是能源危机、高通胀和严重受损的经济。
德国政府的战略文件主要受到美国媒体、美国智库和美国绿色游说团体的影响,加深了德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隔阂。欧洲企业现在可能更难搭乘中国发展进步的快车。主要原因是德国政府并不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不清楚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的进步。信息的鸿沟在扩大,但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德国政府不但没有与中国合作,去解决世界的大问题,反而正在驶向一场猛烈的风暴。
德国外交部发布“中国战略”,封面为围棋 推文截图
文字游戏削弱“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自治
德国政府的战略文件在文字上玩政治修辞游戏,明显旨在保护主义,但表面上给人以合作的假象。这在台湾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德国政府继续表态,承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明确将其称为“欧盟的一个中国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定义,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联合国和所有国际组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的是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中国。然而,德国政府现在代表欧盟发声,并在战略文件中明确提到,它希望支持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同参与国际组织。这破坏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整体概念,等于间接地将台独合法化。
欧盟用混乱的“全球门户”替代“一带一路”
德国政府明确与“一带一路”项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保持距离。德国政府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以自己为中心,让其他国家“依赖”自己的手段。德国政府认为应该实施“一带一路”项目的替代方案。例如,欧盟计划在2027年前,对追求欧洲价值观和利益的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6000亿美元。也就是说,没有明确的概念,而是像洒水一样撒币,这种做法过去几十年来并没有取得成功。
从战略文件的措辞中可以明显看出,德国的绿党联邦政府并不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所有参与国的自愿响应和极大支持。该倡议已经对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大规模减贫,基础设施、学校、住房、医院的建设,和社会普惠和技术发展等领域。双方正在建立技术合作,丝绸之路沿线的大学交流合作,物流成本变得非常便宜。在该项目下,非洲学生可以获得奖学金,在中国免费上学,然后运用所学技能建设自己的国家。稳固的基础设施为人民带来稳定,并促进贸易。丝绸之路沿线的当地产品,例如来自巴基斯坦小农场的产品,突然可以销往中国市场。这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同迈向未来的工程。
中国的国际政策倡导共赢合作、多极世界、尊重其他文化,而不是进行说教,告诉别人怎么活才是“正确”的。那些国家几十年如一日地受西方支配,被西方破坏稳定,它们现在有了新的选择,并积极朝新方向发展。我曾与非洲在华留学生讨论西方和中国的区别,他们告诉我,中国把钱交给当地政府,并提供专业知识指导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学校建设投资。而西方则把钱交给当地的外国组织,这些组织腐败,资助军阀,不了解当地文化,却要干预政策。
由于德国政府的疏远和缺乏投资,德国和整个欧洲将错失机会。德国企业、德国技术以及德国股东将由于政治原因,被排除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外,无法参与全球社区的发展。这也使德国更难跟各个地区进行政策谈判。德国自己把自己关在了门外。
原材料、技术和贸易领域的保护主义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专利持有国。中国掌握着关键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所有合作伙伴分享这些技术,并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发展。德国承认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或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然而,德国希望在这方面与中国保持距离,以免变得“依赖”。同时,欧盟/德国补贴其自有的技术,如人工智能。欧盟还在推出芯片法。中国企业将被排除在外不得参与。需要另找原材料合作伙伴。然而,根据战略文件,这些技术只能给那些代表欧洲基本价值观的国家使用。这使得这些技术与世界市场脱节,不利于竞争,也让人联想到冷战时期的技术封锁。相比之下,德国承诺致力于大西洋联盟,并希望与美国分享这些技术,向美国企业开放市场,并将其与安全和军事合作联系起来。另一个问题是,保护主义是否等同于制裁,是否有可能激活中国的反外国制裁法,进而对德国采取反制措施?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协会”发表声明:不欢迎德国政府所谓的“中国战略”
德国联邦商业发展协会是德国为数不多的非政治的、理性的商业协会,其主席迈克尔·舒曼对德国政府的所谓“战略”发表评论:“我们明确不欢迎联邦政府的这种所谓‘战略’,因为它给德国与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的关系增加了难度。该文件中的优先级、措辞和行动建议不符合本协会成员的利益,这些公司在中国取得了成功并打算在未来继续成功。”
保护主义破坏了气候保护政策
中德双边合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保护气候。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先驱。例如,在中国的街道上,内燃机汽车越来越少。然而,德国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却意在为贸易设置障碍,难以获得对气候保护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德国还将保护自主技术的研发,防止中国获取。通过这种方式,德国政府破坏了自己的气候目标,使合作变得更加困难,还对中国给发展中国家的火电厂提供补贴也提出了批评。在这里,德国政府希望减缓发展,并根据“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朝不利于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方向前进。此外,欧盟已暂停起草新的投资法。同时,德国主张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却又批评中国还需要长足的发展。这样矛盾的表述在整个战略文件中都可以找到。
战略文件对中国国家发展的无知特征
德国政府的战略文件尤其显著的问题是对中国内部的发展缺乏了解。像往常一样,德国还是对香港、台湾、西藏、新疆等中国内政,以及新闻自由以及德国公司难以进入中国市场等问题提出批评。
就言论自由而言,中国是明确欢迎建设性批评的。
批评和讨论是中国发展的保证。在学术领域,中国甚至与美国、德国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知名组织之间存在着明确的持续对话,以推动新的发展。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中国的学术讨论活跃,也欢迎来自国外的批评声。除了学术辩论,由于中国共产党有超过九千万名党员,它能够深入基层,让公众也积极参与民主进程。例如,各社区都设有党支部,照顾当地居民,将他们的日常需求传达给政府有关部门。居民们可以成为党员,从而参与民主和讨论过程。从基层到中央,政府在各个层面上都在与人民直接对话。
经济是德国对华战略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贸易公平、可持续、互惠,以及保护人权。德国不清楚中国内部的发展情况。《供应链法》甚至制裁那些未能在海外保护人权的德企。中华人民共和国已颁布了许多新法律。专利、版权等保护法已经与德国和国际标准高度一致。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和《网络安全法》已经类似欧洲的数据保护法。2021年发布了新的《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很大程度上也遵照同样的原则。尽管德国的战略文件谈到了中国存在所谓“强迫劳动”,但实际上中国自己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禁止强迫劳动。
2022年,中国修订了反垄断法。在中国经营的公司有特殊的企业社会责任。这意味着它们必须对环境保护、员工保护和工业地点保护负责。例如,作为对外开放的一部分,中国目前正在进行一项新的土地改革,首次允许外商成为土地的“准所有者”(拥有使用权)。但是,他们必须维护公众利益,保护农村地区的环境。由于德国设置的门槛较高,所以私营自主权在中国其实比在德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关于中国“落后”的说法,非常值得怀疑。实际上,美国比欧盟更好地利用了在华投资的机会。中国的法治也在不断完善,更好地保护群众和个人。中国支持律师培训,警察、公务员和普通公民的法律培训也日益增多。中国的法治是基于国际条约的,也具有许多德国特色。
德国绿党联席领袖、外交部长贝尔伯克
批评中国压迫少数民族是没有根据的。相反,中国政府大力弘扬少数民族的文化,并为他们进入公共机构、大学、学校,乃至展开职业生涯提供支持和便利。在日常实践中,这也意味着全国范围内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保护。此外,中国最高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总是给少数民族代表留出席位。在博物馆、艺术馆和电影中,你总能找到有关少数民族的照片和介绍。56个民族的不同文化在全国范围内都得到了尊重和敬佩。
另一个误解涉及中国的政党制度。德国的战略文件称中国是一党制。这在事实上是错误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存在着几个党派。在平行于全国人大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这些党派讨论新的改革。这些党派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团体。然而,由于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这些利益团体的作用类似于咨询式的游说组织,积极参与民主讨论,致力于形成共识。
该政策文件的目标是在人权对话中保护妇女。例如,在共产主义语境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妇女长期以来已经拥有了平等权利。妇女可以参与航空航天,可以相夫教子,也可以帮助领导国家。中国的基本法以及民法中,少数民族文化和性别早已实现了平等。
中国在德活动面临的障碍
除了经济封锁,德国还将更严格地审查与中国的合作。例如,孔子学院等中国机构将受到更严格的控制,而德国将与台湾地区的机构继续合作。德国的大学将更加密切地与中方合作。德国政府希望在中国建立更多自己的软实力机构,比如让德国之声在中国落地,但同时希望封锁和限制中国媒体在德发声,就像对俄罗斯媒体一样。
结论显示欧洲面临困难的未来预测
德国政府的战略文件清楚地显示,德国正在寻求与美国接近,同时激活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文件措辞表面上在讲合作,实际上所有关于经济合作和相互理解的要素全部缺失。德国经济将无法参与中国、中东甚至非洲的大型项目。与此同时,欧洲正在封闭自己。德国政府被美国智库误导,损害了德国人民、德国经济以及整个欧洲的利益。对中国内部事务的无知是一个重大的沟通缺陷。要解决这个问题,希望中国能够发起宣介活动,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意义。我们应该欢迎欧洲为自身产品开拓新市场的倡议,前提是这些产品应该对全世界开放。然而,根据政策文件,这个市场仅限于欧洲的盟友,这进一步封锁了世界,给21世纪引入了保护主义。
(原文于7月19日发布在土耳其哈里吉Harici网站,原标题为“德国绿党政府主导的对华战略文件” The Green-German Government's China Strategy)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