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现状:规模宏大却落地遇阻

在当下经济格局中,政策规模颇为宏大,然而其落地实施却困难重重,这已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核心症结所在。展望后续的第二轮经济刺激政策,能否成功落地将成为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此前国家已推出一系列规模达十万亿甚至更多的刺激政策,这些政策虽已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近期我在各地深入调研时,通过与地方政府及众多企业家的交流发现,尽管政策体量巨大,可实际落地执行却举步维艰。究其缘由,是多方面因素交织所致。

以家电补贴为例,如今不少地区均反馈其落地效果未达预期。当下居民的收入状况与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民众消费心态趋于谨慎,秉持着能不更换新家电就尽量不换的理念,致使家电补贴难以有效推行。于是有人不禁发问:为何不直接发放消费券呢?如此一来,居民能够依据自身需求自由选购商品,或许能取得更佳的政策效果。

再看那3000亿的保障房再贷款,其期限仅为一年,利率却高达1.75%。要知道,收储商品房用作保障房,而保障房本身公益属性突出,很难凭借商业化途径实现盈利回报。如此短暂的资金期限与偏高的利率,让地方政府在成本核算面前犯了难,根本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即便银行地方配套现已取消,若加上运营成本,利率可能会超过3%,就连一线城市都难以达成这样的租金回报率。因此地方政府对该政策缺乏积极性,虽看似有3000亿资金可用,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动力不足。人们不禁质疑:为何保障房再贷款期限不能延长至十年?为何利率不能降至1%以下,以提升资金的可获得性呢?

又如规模庞大的房企白名单贷款,其实施需依赖银行放款。但商业银行方面反映,若按照政策要求发放白名单贷款,却未得到相应的明确说法,一旦贷款形成不良,是否会被追责尚无定论,这无异于将风险包袱甩给了银行,使其在执行过程中顾虑重重,缺乏积极性与动力。此问题长期存在,导致政策执行雷声大、雨点小,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也愈发紧张。

大规模经济刺激难落地:挑战与希望并存的中国经济走向

地方化债、国家项目和营商环境的不足

近期备受关注的10万亿化债计划,实则新增仅6万亿且分三年执行,每年2万亿。当前地方债务压力如山,部分地区财政已濒临困境。既然未来仍需依靠地方拉动经济,为何不能一次性解决地方债务问题,让地方得以腾出手来全力保障民生、推动经济发展呢?

一些地方反映申请国家项目时动力缺失。原因在于众多国家项目要求地方提供资金配套,而在当前地方财政仅能勉强维持运转的情况下,根本无力再承担项目配套资金,既无动力亦无能力去申请这些项目,使得众多国家项目推进进度远低于预期。人们不禁呼吁:能否取消或适当放宽这些国家项目对地方配套资金的要求呢?

再者最高会议明确提出要助力企业渡过难关,规范涉企执法与监管行为,司法部与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民营企业促进法草案,旨在进一步规范异地执法、杜绝干预经济纠纷、遏制异常罚没收入与拖欠账款现象,以优化营商环境。

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部分地方罚没收入依旧呈现高增长态势,远洋捕捞事件仍时有发生并被媒体曝光,企业家的不安全感依然挥之不去。企业家们纷纷提出疑问:能否公示罚没收入异常的地区?能否对远洋捕捞事件频发的地方进行约谈?对于那些利用公权力非法掠夺私人财产的违规违法行为,能否让相关责任人受到惩处?已收缴的违规罚没收入能否退还企业?

大规模经济刺激难落地:挑战与希望并存的中国经济走向

经济现状与前景:刺激成效、市场表现与未来展望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本轮经济刺激政策虽规模宏大,但经济数据仅略有反弹,与政策规模极不相称。从近期房产市场来看,10月份销售表现尚可,然而进入11月份,经纪人带看量环比出现下滑。股市方面,经历前期大幅上涨后,近期陷入震荡且有走弱趋势。在此情形下,民营企业普遍持观望态度,第一轮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偏差。

总体而言,前期政策规模虽大,但落地困难重重,主要堵点在于前置条件繁杂。刺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受到诸多约束条件的限制,致使政策难以让地方、企业和居民切实感受到实惠,无法迅速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特别是考虑到明年初特朗普可能加征关税的潜在风险,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不过中国经济潜力巨大,但只要坚定不移地将发展置于首要位置,其前景必定一片光明。故而第二轮或后续经济刺激政策的关键核心在于切实解决落地难题,相信中国经济走向会朝着蓬勃的态势发展。

大规模经济刺激难落地:挑战与希望并存的中国经济走向

文本来源@任泽平 的视频内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